处世
风波境界立身难,处世规模要放宽。
万事尽从忙里错,一心须向静中安。
路当平处经行稳,人有常情耐久看。
直到始终无悔吝,旁生枝叶便多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人生道路上,立足稳定的处境并不容易,为人处世需要宽广的心胸。
许多事情都是在忙碌中犯错,内心的平静才是安定之道。
路在平坦时行走得平稳,人们有持久不变的常态可以期待。
直到最后不要后悔、遗憾,因为生活的复杂和多元无法避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风波境界:指生活中充满困难和挫折的境地。
2. 立身:指为人处世,建立自身形象。
3. 规模:这里指行事的标准和原则。
4. 放宽:保持宽容的心态。
5. 万事:所有的事情。
6. 尽从忙里错:指在忙碌和紧张的状态中容易犯错误。
7. 一心:集中精力,心无旁骛。
8. 静中安:在安静的环境中求得内心的安宁。
9. 经行稳:行走稳重,比喻处世稳健。
10. 耐久看:能够长久地看待人和事。
11. 始终无悔吝:从头到尾都没有悔恨和遗憾。
12. 旁生枝叶:比喻生活中的一些枝节问题。
去完善
赏析
《处世》戴复古是一首阐述人生哲理的诗词,通过对立、矛盾和平衡的描述,表达了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四个部分解读。
第一部分“风波境界立身难,处世规模要放宽”,指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并不容易,但我们应该学会适当放宽处世的标准和要求。这里强调了应对风波与变化的能力,以及自我调整的灵活性。
第二部分“万事尽从忙里错,一心须向静中安”,意味着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容易犯错;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这一句提醒我们要适时冷静思考,避免盲目行动。
第三部分“路当平处经行稳,人有常情耐久看”,表示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才稳妥,同时我们应该理解并接纳人性的常态。这是倡导适度的谨慎和谦虚,也是对人性普遍规律的尊重。
第四部分“直到始终无悔吝,旁生枝叶便多端”,则强调追求始终如一的无悔人生,避免旁生太多的枝节。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专注于主要目标,避免不必要的纠结和麻烦。
整首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引导我们在面对复杂世事时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明智的判断,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处世》是南宋诗人戴复古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孝宗时期(公元1163年-1189年),这一时期正是南宋朝政较为稳定的阶段。
戴复古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多波折。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才华横溢。后来,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未能跻身仕途。然而,他的诗名却传遍四海,被誉为“江湖诗人”的代表人物。此外,他还曾游学四方,广交朋友,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这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创作素材。
当时,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好,人民生活较为富足。但是,由于南宋偏安一隅,对金政策软弱,民族矛盾依然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士人都抱有报国之志,希望通过改革朝政、选拔贤能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因此,戴复古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