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朅来

标题包含
朅来
岭上朅来弄明月,千里银光寒不缺。 虾{左虫右麻}魍魉走死尽,直数秋毫上金阙。 心如此月月如心,嗒然独据无弦琴。 腾腾转空白日昼,诗带流星过南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岭上来赏月,千里的月光清冷而不失光彩。小妖和鬼怪都已逃散,只看到细微的光影直冲上云霄。内心就像月亮一样清澈明亮,独自弹奏着无弦琴,宁静而安详。炽热的阳光照耀着白天,诗歌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朅来:即“去来”,指来来往往。 2. 吴汝弌: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3. 岭上:指五岭,位于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交界处。 4. 虾{左虫右麻}:传说中的水生怪物,这里泛指水中的生物。 5. 魍魉:传说中的一种妖怪,形状各异,这里泛指各种鬼怪。 6.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7. 金阙: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宫殿,这里借指天宫。 8. 嗒然:形容孤独的样子。 9. 无弦琴:没有琴弦的琴,这里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10. 腾腾:形容热气上升的样子。 11. 南斗:星座名,位于天空南方,俗称“北斗星”。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月景展现作者心境的宽广与豁达,同时传达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慨。开篇描绘了岭上月明、千里银光的景象,表现出作者的高瞻远瞩。紧接着描写虾{左虫右麻}魍魉等鬼怪在月光下败退的画面,暗示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然后以“心如此月月如心”表达对月亮的深情,同时也寓意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一句“腾腾转空白日昼,诗带流星过南斗”则寓意着诗人身处黑暗之中,仍能坚持信念,如同流星般照亮夜空,给人以希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朅来》是清代诗人吴汝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然而,当时的统治者乾隆皇帝却沉迷于享乐,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导致国家逐渐走向衰败。 吴汝弌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命运往往难以预料。他们要么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功名,成为朝廷的官员;要么沦为平民百姓,默默无闻。吴汝弌虽然才学出众,但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这首诗中,吴汝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他借诗言志,希望世人能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