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渭夫归省
应侯气盖百粤小,朱侯谊与漓江长。
两侯爱士早成癖,怪甚渭夫怀故乡。
士穷万事一不就,就得一事穷何伤。
渭夫壮者忍穷久,老骥欲秣胡沙霜。
吾家何在云横岭,赵媪不冤刘儿瞑,孰与亲旁煮汤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应侯气势胜过百越之地,朱侯情谊如同漓江水长流不断。两位诸侯喜爱人才如同癖好,可惜汉武怀念故乡的心情让人难以理解。文人潦倒时许多事都难以成功,但只要做成一件事就不必在乎其他失败的遗憾。汉武忍耐贫穷就像壮士一样长久,年老之后依旧想要为朝廷效力,无论多么艰难困苦都能忍受。我的家乡在哪里呢?那里云雾弥漫在山岭之间,赵太后的冤屈让她的儿子刘病已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有谁愿意陪伴在亲人身边为他们熬煮汤饼呢?
去完善
释义
1. 应侯:指西汉张良,封为留侯。曾辅佐刘邦建立汉朝,有"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美誉。
2. 百粤:泛指汉代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 朱侯:指汉代的赵佗,曾任龙川县令,后自立为南越武王。
4. 漓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灵川、灌阳三县交界的宝鼎山,流经桂林市区,汇入西江。
5. 怪甚:原意是"奇怪得很",这里可以理解为惊讶的语气。
6. 渭夫:人名,此处指杨渭夫。
7. 怀故乡:思念家乡。
8. 士穷万事一不就:形容士人在困境中难以做成任何事情。
9. 一事穷何伤:即使做不成一件事,也不至于受到伤害。
10. 老骥:比喻有才能而年老的贤士。
11. 秣胡沙霜:意为准备在北方沙漠地区建功立业。
12. 云横岭:指云雾笼罩的山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3. 赵媪:指赵国的一位母亲。
14. 刘儿:指赵国的一位儿子。
15. 孰与:与……相比。
16. 亲旁:亲人身边。
17. 汤饼:面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表达人生哲理的诗歌。首先通过对比应侯、朱侯的气概及友谊来凸显杨渭夫的品质,然后笔锋陡转,以“怪甚渭夫怀故乡”引导读者思考:为何在如此良好的环境下,杨渭夫仍怀念故乡?此问题引发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逆境之中的坚韧和人性深处的乡情。诗人认为,贫穷困厄并非绝对的坏事,它让人更加坚韧,一如老骥不惧风沙霜雪。同时提及家乡的山云,以及故事中的赵媪和刘儿,旨在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眷恋。全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杨渭夫归省》是南宋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即南宋乾道元年。这一年,南宋与金国签订《隆兴和议》,两国关系相对稳定,但民间的离愁别绪并未因此消散。
在这个时期,陈傅良是一位颇有声望的文人,曾任吏部郎、中书舍人等职。他主张抗金,关心民生,与陆游、辛弃疾等人交往密切。陈傅良在这一年中,因政见不合,辞官回乡,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
在这首诗中,陈傅良以送别友人杨渭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青衫憔悴宦途穷”,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困境和政治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