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送吕子约丞郡天台
露荷不肯附绿涨,石榴自欲当朱明。
我无一物与君别,持此荐以双玉瓶。
榴花结子荷成的,定亦扁舟去为客。
良集偏于吾辈悭,新功或向他山得。
我歌虽短声苦长,君不能饮酒满觞。
申公何在丽泽死,又送冥鸿谋稻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露水荷叶不愿意依附绿意涨溢,石榴树自己点缀在夏日阳光下。
我没有什么可以与你告别,只能拿这两个玉瓶来表达心意。
石榴花开结出果实,荷花也渐渐凋谢,我也将要离开这里成为旅客。
美好的聚会对我们来说却有些吝啬,或许在新地方我们可以得到新的收获。
我的歌声虽然短暂,但感情深长,你不能喝酒也要满杯。
申公豹在哪里死去已无人知道,我又送走冥鸿谋求生计。
去完善
释义
1. 露荷:指带露水的荷花。
2. 绿涨:绿色的水面上涨,此处形容荷叶的繁茂。
3. 石榴:石榴科植物,果实为红色。
4. 朱明:夏季,特指农历四月。
5. 扁舟:小船。
6. 良集:美好时光。
7. 悭:缺少。
8. 新功:新的成就。
9. 他山:其他的地方。
10. 我歌虽短句:指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表达了深深的情感。
11. 申公:西汉学者申培公,字恭硕,世称申公。是汉代公羊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2. 丽泽:丽泽书院,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境内。
13. 冥鸿:指隐居的高人。
14. 谋稻粱:指谋求生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向我们展示了送别友人时的情感。诗人以“露荷”、“石榴”两个自然景象开篇,以此寓意友人的美好品质和高洁形象。而其中“露荷不肯附绿涨,石榴自欲当朱明。”两句,更是通过描绘荷叶不肯依附绿色的水波,石榴愿意独当炎夏的形象,暗喻诗人和友人之间高洁的情谊,以及他们各自独立的人格。
接下来,诗人用“我无一物与君别,持此荐以双玉瓶。”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他以一双玉瓶作为礼物送给友人,以此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祝福。
紧接着,诗人又以“榴花结子荷成的,定亦扁舟去为客。”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想象着友人在他乡的生活,希望他能像榴花结子一样,有所成就,同时又感叹自己无法陪伴在友人身旁。
最后,诗人以“我歌虽短声苦长,君不能饮酒满觞。”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挂念,虽然他的歌声简短,但情感却是深沉的,他希望友人能饮下这杯酒,感受他的关怀和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短歌送吕子约丞郡天台》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1197年,即宋光宗绍熙六年。在这首诗中,陈傅良以诚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好友吕子约离别的感慨和对吕子约未来前景的期许。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傅良正面临着南宋时期的政治风云和人生际遇。当时,南宋政权已建立数十年,但国内政治斗争激烈,国家内外局势复杂。陈傅良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他主张抗金、恢复中原,但对朝廷内部的矛盾与腐败深感忧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傅良写下了许多反映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吕子约是陈傅良的好友,他们共同致力于儒家道统的传承和社会教化。在此诗创作之前,吕子约因遭权臣排斥而离开京城,被贬为天台县丞。陈傅良在诗中表达了对吕子约的思念和不舍,同时也希望吕子约在天台能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尽忠。这首诗表达了陈傅良与吕子约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对国家、社会的共同关注和责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