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潘德久之官建康

标题包含
送潘德久之官建康
平生不解通毛刺,万事无能改鬓华。 岂是襟怀堪逆旅,直须诗句可名家。 老为宾客从戎幙,强使妻孥理帽纱。 不有将军宽礼数,新愁却恐堕江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平生都不了解处理繁琐的事务,没有能力改变时光在我头发上留下的痕迹。 难道是因为我的胸怀不够宽广吗?只是需要用诗篇来抒发情感、展现自己的才华。 年老之后成为了客居他乡的游子,还让妻子儿女帮我整理衣冠。 如果没有将军您的宽容和礼遇,新的忧虑恐怕会让我的心坠入江中的落花。
去完善
释义
1. 不解:不理解;不通达。 2. 毛刺:原指微小的刺激或烦恼,这里比喻繁琐的事物。 3. 襟怀:胸襟怀抱,心胸。 4. 逆旅:客舍,旅馆。 5. 家中:擅长作诗的人家。 6. 老为:年老时为…… 7. 戎幙:古代兵营的帐幕,这里指军营。 8. 宽礼数:指待人宽容礼遇。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陈傅良送别友人潘德久赴任南京时的诗。诗人以自己与友人的性格、际遇开篇,继而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描绘表达出离别之情。中间两句通过对襟怀和诗句的解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艺术道路上的共鸣。末尾四句则是诗人想象友人在异乡的心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送别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潘德久之官建康》是南宋诗人陈傅良在公元1190年所创作。这个时期,正处于宋金对峙的历史阶段,北方的领土被金朝占领,南宋偏安江南。在此背景下,朝廷与民间对恢复故土的呼声高涨,士人纷纷投笔从戎,以求实现国家统一。 陈傅良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也深受时代影响。早年曾任教授、国子正等学官职务,后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辞官,投身于学术研究,致力于培养人才以振兴国家。在他创作这首诗时,尽管退居乡里,但仍关心国家兴亡,用诗歌寄托自己对国家的忧思。 在诗中,陈傅良送别友人潘德久赴任建康(今南京)。他以“南北两峰峙,长江千里来”的形象比喻两国分治的局面,表达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收复失地的期盼。同时,他也祝愿潘德久能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为国家做出贡献。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情感,又充分展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