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

标题包含
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
挂梁龙骨经时蛰,井井黄云秋已及。 十日不雨民未急,使君日膳长蔬湆。 澄空飒飒云雾入,馌妇休眠儿觅笠。 村舂化出云子粒,市上明朝升二十。 农家语圃商语贾,恒愿使君无疾苦。 自今一饭吾腹果,健看将母从箫鼓。 冯翊扶风天尺五,见说严陵在何所。 诏书夺去万舌吐,九重欲扣君门阻。 栖鸟护巢驹恋皂,东人自视西人好。 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 有客解事翻然笑,元祐治平诸故老,身要人扶功未了。 谁知青丝络马横门道,应笑江湖华发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挂满梁间的龙骨经过一段时间的冬眠,田亩之中金黄色云朵般的丰收之秋已经来临。虽然连续十天没有降雨,但民众并不焦虑,因为您每天用餐都有丰盛的长蔬美食。 清澈的天空中,飒飒的云雾飘来,田间劳作的妇女们在休息时为孩子寻找斗笠。村中的石磨研磨出了金黄色的米粒,明天在市场上价格将上涨到二十文。农民们谈论着农田,商人则谈论着市场,他们共同希望您没有疾病的困扰。从今天起,每吃一顿饭我都感到满足,我健康地陪伴着母亲,聆听着箫鼓之声。 冯翊与扶风相距不过咫尺,听说严陵在何处。诏书一下,万人议论纷纷,想要叩见君王却被重重阻拦。鸟儿守护着巢穴,马驹依恋着母马,东方人看着西方人似乎更好。殊不知,甘露滋润下的秋草,春意盎然地铺陈开来,丝毫未见减少。 有客人明了事情笑着说道,那些元祐、治平年间的故人,他们自身还需要别人扶持,事业尚未完成。谁又能知道那位黑发垂肩,骑马横行的侠士,他应该笑对江湖中的白发早生之人。
去完善
释义
1. 挂梁:指屋顶悬梁。 2. 龙骨:房屋结构中承重的木梁,这里是比喻。 3. 经时:经过一段时间。 4. 井井:有条理的样子。 5. 黄云:枯黄的庄稼。 6. 及:到。 7. 十日:十天时间。 8. 不雨:不下雨。 9.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汪充。 10. 日膳:日常饮食。 11. 长蔬湆:煮熟的蔬菜汤。 12. 澄空:晴朗的天空。 13. 飒飒:形容风声。 14. 云雾:此处的“云雾”是指农人耕作时的雾气。 15. 馌妇:给田里劳作的人送饭的女子。 16. 休眠:暂时休息。 17. 笠:斗笠。 18. 村舂:农村的石臼。 19. 化出:变成。 20. 云子粒:饱满的稻谷。 21. 市上:集市。 22. 升二十:价格升高百分之二十。 23. 语圃:谈论农田事务。 24. 商语贾:商量买卖之事。 25. 疾苦:病痛和生活上的困难。 26. 自今:从现在开始。 27. 一饭:一顿饭的时间。 28. 果:充实。 29. 将母:带着母亲。 30. 从:跟随。 31. 箫鼓:乐器。 32. 冯翊:古地名,位于陕西大荔县。 33. 扶风:古代郡名,位于陕西宝鸡附近。 34. 天尺五:形容距离天空很近。 35. 见说:听说。 36. 严陵:严子陵,东汉隐士,是汪充调任的地方。 37. 诏书:皇帝的命令。 38. 夺去:收回去。 39. 万舌吐:形容人们议论纷纷。 40. 九重:比喻皇宫深处。 41. 君门:皇帝的门庭。 42. 阻:阻隔。 43. 栖鸟护巢:鸟类保护自己的巢穴。 44. 驹恋皂:年幼的马依恋母亲。 45. 东人自视西人好:此处意为东边的百姓认为西边的好。 46. 那知:哪里知道。 47. 湛露:浓重的露水。 48. 漙秋草:露水沾满秋天的草。 49. 春意平铺:春天的气息均匀地分布。 50. 无剩少: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 51. 有客解事:有见识的客人。 52. 翻然笑:嘲笑某事。 53. 元祐:北宋年号,公元1086年至1093年。 54. 治平:北宋年号,公元1064年至1067年。 55. 故老:过去的老人,此处的“故老”指的是过去治国有方的官员。 56. 身要人扶:身体需要别人的扶持。 57. 功未了:尚未完成使命。 58. 青丝络马:用青丝绳编成的马笼头。 59. 横门道:堵塞道路。 60. 应笑:应该嘲笑。 61. 江湖:此处指官场的纷扰。 62. 华发早:花白头发过早出现,表示年纪尚轻就已白发苍苍。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陈傅良所作的《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首联描绘秋天到来时的黄云景象和挂梁龙骨习俗;颔联关注百姓的生活,十日不下雨,百姓并未着急,体现出郡守汪充之的关注与关心;颈联描绘田园劳作,云雾下的田间忙碌情景,显示出乡野生活的忙碌与宁静;尾联则对郡守汪充之表示敬意,希望他在新的地方能继续为民谋福祉。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郡守汪充之品质的赞美和对新居环境的期待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是南宋诗人陈傅良所作。这首诗歌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 在这个时期,陈傅良正担任国子监丞、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位。他与其他南宋文人一样,对国家治理和民生问题有浓厚的关注。而汪充之则是当时一位在地方任职的官员,即将调任严陵(今浙江桐庐县)。这首诗就是陈傅良为汪充之送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汪充之为人为政的赞赏以及对他即将上任的新职地的祝福。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国的威胁之下,国家内外交困。然而,宋光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繁荣。这也为陈傅良等文人提供了更多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的机会。此外,严陵作为南宋的一个偏远地区,自然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对较差。因此,陈傅良希望汪充之能在新的任职地做出一番成就,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