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李夫人偃竹歌

标题包含
李夫人偃竹歌
袖中欻忽生丝竹,眼底鲜飚起寒绿。 把笔谁能写此真,偃蹇一枝生气足。 夫人故有林下风,岁寒落落此君同。 映窗得意偶挥洒,写出筼筜谷里千秋之卧龙。 夜来风雨吹倒屋,但恐踊跃变化入水渺无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朋,字孔硕,号半峰,明朝末年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词歌赋见长。 洪朋在青年时期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回到家乡,致力于教育和文学创作。他的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欻忽:形容突然发生或消失的事物。 2. 鲜飚:清新的风吹过。 3. 生气:生命力。 4. 偃蹇:指竹子弯曲不挺拔的样子。 5. 故有:本就有。 6. 林下风:指隐逸之风。 7. 岁寒:比喻高尚的品质。 8. 此君:指竹子。 9. 得意:顺心如意的心情。 10. 筼筜谷:位于湖南省,是古代著名的竹海。 11. 千秋之卧龙:指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如同卧龙。 12. 夜来风雨:暗含杜甫的诗《春夜喜雨》中的意境。 13. 但恐:担忧。 14. 踊跃:这里形容竹子因风雨而弯曲翻腾。 15. 水渺无踪:形容竹子被风吹倒后,可能会卷入水中消失。
去完善
赏析
《李夫人偃竹歌》是南宋诗人洪朋的一首描绘竹子形象的诗。全诗以赞美的语气,表达了对李夫人画竹技艺的肯定,同时也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表现了诗人自身的人格追求。 首句“袖中欻忽生丝竹”,以生动的手法描绘了画家挥毫泼墨的瞬间,形象地展现了画笔下竹子栩栩如生的景象。接下来,诗人用“眼底鲜飚起寒绿”来形容竹子生机盎然的形象,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竹子的清新气息。 第二联“把笔谁能写此真,偃蹇一枝生气足”,诗人进一步赞美了画家的高超技艺,能够如此真实地展现出竹子的生命力。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其他画家的作品,强调了李夫人画作的独特之处,体现了诗人对她的高度赞誉。 第三联“夫人故有林下风,岁寒落落此君同”,是对李夫人品格的赞扬。这里的“林下风”是指高洁的品质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此表达了李夫人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她在画中表现的竹子精神相契合。 尾联“映窗得意偶挥洒,写出筼筜谷里千秋之卧龙”,则是对李夫人画技的赞美。诗人借用唐代杜甫的名篇《卧龙》中的典故,将竹子比作卧龙,寓意李夫人笔下的竹子形象犹如卧龙一般充满生机。同时,诗人也以“映窗得意偶挥洒”来形容李夫人在创作时的状态,表现出她对绘画的热爱和专注。 整体来看,这首《李夫人偃竹歌》通过对竹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李夫人画竹的高超技艺和对竹子精神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身对于高尚品质和乐观生活态度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夫人偃竹歌》是宋代诗人洪朋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入侵,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斗争,以振兴国家为己任。洪朋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这首诗的标题中的“李夫人”指的是唐代著名的画家李夫人,她以画竹闻名于世。而“偃竹”则是指风吹过竹林时,竹子倾斜的姿态。在这首诗中,洪朋通过描绘李夫人笔下的偃竹,表达了对画中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