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阳山顾炼师草堂

标题包含
题阳山顾炼师草堂
若到当时上升处,长生何事后无人。 前峰自去种松子,坐见年来取茯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宣宗大中元年(857年)进士。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如下: 1. 早年经历:李频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为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假如能回到那繁荣昌盛的时代,为何没有人在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呢?既然古人能在山峰上种植松树,我们也可以在近年来提取茯苓来保持活力与健康。
去完善
释义
若到:如果到达。当时:指顾炼师得道的时代。上升处:指仙人升天之处。长生:长久生命,这里指仙人的寿命。何事:为什么。后无人:后世无人能够修炼成仙。 前峰:指草堂前的山峰。自去:自己去做。种松子:用松籽种植松树。这里指前峰上的松树是顾炼师亲手种植的。 坐见:坐着看到。年:年份。来:现在。取茯神:采摘茯苓神,一种草本植物,古人认为它可以强身健骨。这里指现在的顾炼师还保留着修炼的习惯。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题阳山顾炼师草堂》中,诗人李频以巧妙的想象和寓意表达了对顾炼师草堂的赞美。首先,他提到“若到当时上升处”,暗示了顾炼师的升仙之地就在附近,引导读者展开对神仙生活的想象。然后,他发问:“长生何事后无人?”表面上是在质疑长生不老是否存在,实际上是在暗示人们对神仙的向往和对长生的追求。 紧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前峰松树的生长和茯苓的采摘,表达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前峰自去种松子”,意味着松树在自然生长过程中逐渐繁茂;而“坐见年来取茯神”则象征着人们不断采集茯苓的过程。这样的描绘使整首诗充满了时间的沧桑感,也使得诗人在赞美顾炼师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宗年间,诗人李频游览了阳山顾炼师的草堂,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题阳山顾炼师草堂》。此时正值唐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但诗人却感到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重用,抱负难以实现。在这种背景下,他通过对顾炼师草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当时,许多文人墨客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会选择归隐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顾炼师作为一位修炼成仙的道士,他的草堂成为了这些文人的精神寄托之地。李频在游历草堂时,感受到了顾炼师那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这使他对自己的现实处境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这首诗描述了顾炼师草堂的清幽环境和主人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痛苦。李频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他对顾炼师草堂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人生际遇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