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遇词

标题包含
感遇词
一种貌如仙,人情要自偏。罗敷有底好,最得使君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施肩吾(1850-1923),原名施景琛,字肩吾,号琴轩,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 施肩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个美女,她的美貌让人为之倾倒。罗敷为何如此迷人?大概是因为她得到了使君的喜爱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施肩吾:唐朝诗人,为唐宪宗时期进士,历官录事参军。他的诗才横溢,为人豪迈狂放,颇有傲骨。 2. 感遇词: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事物、人生的感慨和理解。 3. 一种貌如仙:意指有一位女子外貌如同仙子一般美丽。 4. 人情要自偏:这句诗指出人的感情是有偏好的,即人们的喜好各有不同。 5. 罗敷:古乐府《陌上桑》中的人物,描写了一位美貌贤淑的女子。这里是借用罗敷的典故来赞美女子的美貌和品德。 6. 有底好:在古汉语中,“有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什么”,这里表示女子具有哪些优点。 7. 最得使君怜:使君,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地方长官;怜,意为喜爱、欣赏。这句话意味着这位女子得到了地方长官的格外关爱与赏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感遇词》以罗敷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一种貌如仙,人情要自偏"描绘了罗敷的美丽容貌,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对于美的偏爱。"罗敷有底好,最得使君怜"则进一步表达了对罗敷美好品质的赞美,强调了她那令人怜爱的品质。全诗借罗敷之口,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美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深沉的情感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遇词》是唐朝诗人施肩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据历史记载,施肩吾生活在唐朝时期(618-907年),主要活动在唐玄宗、唐德宗和唐顺宗年间。这一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歌艺术达到了高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逐渐激化,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在施肩吾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成功。尽管他的才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他的人生却充满了曲折。这种人生的失意和无奈,使得他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在《感遇词》中,他以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他也表达了他对社会公正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在同一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们热衷于结交朋友,切磋诗文。这使得施肩吾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许多诗人以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为基础,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哲理的诗篇。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使得施肩吾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