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怀古
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
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想过去,当西施尚未被世人所知的时候,她曾在这溪流边浣洗衣物。有一天她得以来到君王身边,从那以后再也看不到她的倩影,只有溪流独自流淌。
去完善
释义
1. 施肩吾:字希圣,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时期诗人,政治家。
2.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美女。她天生丽质、倾国倾城,为后人传颂千古。
3. 人未求:意为还没有被世人所知。这里指西施尚未被越王勾践发现之前。
4. 浣纱:是指洗衣、洗纱布的意思。这里的“浣纱”是西施的一种劳动方式。
5. 一朝:表示时间短暂。这里指西施被越王发现并成为吴王夫差的爱妃的短暂时光。
6. 君王侧:指的是吴王夫差的身边。
7. 玉颜:形容西施美丽的容颜。
8. 空水流:以水流喻光阴流逝,表达的是对过去时光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越溪怀古是诗人施肩吾表达感慨和怀念之情的一首古风诗。首句“忆昔西施人未求”描述了当年西施尚在此地浣纱溪边劳作的情景,她还未被发掘,还在过着普通的生活。接下来的句子“浣纱曾向此溪头”则是描绘了越溪水的美丽景色以及越溪与西施之间的联系。接下来的两句“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表明了西施后来得到了君王的宠爱,地位有了巨大的改变,然而她却未能长久地陪伴君王,最后还是离世而去,只留下越溪的水依然流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越溪怀古》是唐朝诗人施肩吾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光和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往事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中的“越溪”指的是浙江境内的若耶溪,相传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曾在此浣纱。
这首诗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施肩吾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于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有着深深的关注。他在游历江南水乡时,目睹了古代繁华的衰落和现代社会的苦难,心中充满了感慨。
在施肩吾生活的时代,中原地区的战争不断,而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定。因此,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南下避乱,寻求安宁的生活。然而,即使在相对安定的江南,也难免受到战乱的波及。这使得施肩吾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同时也对未来的命运充满忧虑。
在这首诗中,施肩吾通过对越溪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他也通过对历史往事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对时代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施肩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爱国情怀,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