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逢少女
身倚西门笑向东,牡丹初折一枝红。
市头日卖千般镜,知落谁家新匣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背朝西面,面向东方微笑,欣赏着刚刚折下的红牡丹花。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镜子出售,不知道它们最终会落入哪家的新盒子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施肩吾:唐朝诗人,字希圣,号东斋,浙江杭州人。
2. 西门:这里指代西湖的西门。
3. 牡丹初折一枝红:折取牡丹花,花朵呈现红色。
4. 市头日卖千般镜:集市上每日都有各式各样的镜子出售。
5. 知落谁家新匣中:这些镜子不知会落入哪个家庭的新匣子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途中逢少女》以生动的人物描绘与丰富的想象展示了唐代市井生活的繁华景象。诗人施肩吾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位热情洋溢、美貌动人的少女形象。"身倚西门笑向东,牡丹初折一枝红。" 两句将少女的乐观开朗性格和富有个性的美丽容颜呈现得淋漓尽致。她面带微笑地站立在西门旁,手拿刚刚摘下的红艳艳的牡丹花,展现出一种娇艳又自然的美感。
而接下来的 "市头日卖千般镜,知落谁家新匣中。" 则拓展了画面,从街头市井的热闹场景铺陈开来。每天都有各种镜子在市场上出售,而这些镜子最终被装入谁家的新盒子里,这种未知感使得诗歌增添了无穷的韵味。通过此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唐代社会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体会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一面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途中逢少女》是唐朝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年轻女子形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唐玄宗时期,国家富强,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社会风气开放。当时的社会,男女之间的交往相对较为自由。这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他们能够观察到各种生动的景象和人物,创作出许多描绘人物形象的佳作。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施肩吾长期在外游历,结交了许多朋友。他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这首《途中逢少女》则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少女形象和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