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丹沙词
千淘万洗紫光攒,夜火荧荧照玉盘。
恐是麻姑残米粒,不曾将与世人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无数次的挑选和清洗,紫光终于汇聚在了一起,夜晚的火光照亮了如玉般圆润的盘子。可能是麻姑剩下的米粒,从未向世人展示过。
去完善
释义
1. 洗丹沙:一种提炼朱砂的方法。
2. 施肩吾:唐朝诗人。
3. 千淘万洗:形容经过多次的挑选和洗涤。
4. 紫光攒:指积聚在一起的光线。
5. 夜火荧荧:夜晚的火光闪烁不定。
6. 玉盘:比喻月亮。
7. 麻姑:传说中的仙女。
8. 残米粒:遗留的米。
去完善
赏析
《洗丹砂词》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炼丹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探究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千淘万洗”和“紫光攒”来形容炼丹的过程。这不仅表现出炼丹过程的艰辛,更传达了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才能挖掘出事物的真相这一道理。这正如人生,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才能发现真正的自我和价值。
其次,“夜火荧荧照玉盘”一句描绘了炼丹过程中火焰的光芒。这火焰不仅照亮了炼丹的过程,也象征着智慧和真理的光辉。这光芒虽然微弱,但却能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引导人们在黑暗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最后,诗人以“恐是麻姑残米粒,不曾将与世人看”收尾,暗示了炼丹的成果可能并不是人们期望的那样。这实际上是对人性的一种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洗丹砂词》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借洗丹砂的意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感慨。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9世纪,这是唐代中期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但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在政治上,皇权逐渐衰弱,宦官和官僚势力日益壮大;在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在文化上,虽然文学艺术繁荣,但士人风气渐趋浮华。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施肩吾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施肩吾是浙江人,年轻时曾担任过小官吏,后来辞官归隐,专注于文学创作。他的一生主要活动在江南地区,因此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出现江南水乡的景色。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洗丹砂这一行为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与施肩吾相关的时代背景。唐代是一个诗歌盛行的时代,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施肩吾虽然在名气上不及这些大家,但他的诗歌作品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在当时,诗人通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施肩吾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洗丹砂这一行为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正是唐代诗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