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幽居乐

标题包含
幽居乐
万籁不在耳,寂寥心境清。无妨数茎竹,时有萧萧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施肩吾(1850-1923),原名施景琛,字肩吾,号琴轩,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 施肩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四周的声音已经听不见了,内心感到宁静而孤独。不过这样也好,几株翠竹摇曳,偶尔传来簌簌的声响。
去完善
释义
1. 万籁:指自然界的所有声音,包括风吹、水流、鸟鸣等。这里用来形容环境的寂静。 2. 寂寥:形容人内心的孤独、冷清。这里是指诗人内心的清净。 3. 数茎:几株的意思。茎是竹子的主干部分。 4.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雨声等,这里形容风吹动竹子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幽居乐》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诗人以宁静致远的意境表达了清幽的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万籁不在耳”意味着诗人摒弃了尘世的纷扰与喧嚣,与世隔绝,聆听自然的声音。 第二句“寂寥心境清”是对诗人心境的描述,他的心灵沉浸在孤寂之中,享受着清静无为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无妨数茎竹,时有萧萧声”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恬淡心态。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欣赏着窗外的竹子,时而随风摇曳的声音更增添了内心的静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居乐》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74年,即唐僖宗乾符元年。 在这一年里,唐朝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战乱频发。此时,诗人施肩吾正值中年,面对社会的混乱和生活的艰辛,他选择离开繁华的京城,回到家乡山林隐居。他在诗中写道:“有客有客名丘壑,片言出口分巍峨。”表达了他的高洁品质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在隐居期间,施肩吾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他还在家乡创办了一所书院,教导年轻学子读书识字,传承文化。此时的诗人满怀激情,追求精神的解脱和人生的升华。 总的来说,《幽居乐》这首诗是在诗人施肩吾人生关键时期创作的,反映了他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定选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