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山居即事十首 其三
归来非计失,事少得心宽。
村落年方稔,庭闱病复安。
诗当随景赋,酒莫放杯干。
插架书还在,仍容子细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家的计划并没有失败,事情不多所以心里很宽慰。
村子里刚刚丰收,家中的病情也恢复得安稳了。
写诗应该随着眼前的景色来创作,喝酒的时候不要急于把杯子喝干。
书架上的书都还在,还可以仔细去翻阅。
去完善
释义
1. 初冬:冬季的第一个月,这里指农历十一月。
2. 山居:居住在山中。
3. 即事:根据眼前的事物有所感而写作。
4. 十首 其三:表示这是十首诗中的第三首。
5. 归来:回家。
6. 非计:不可预计或计算的事情。
7. 事少:事情不多。
8. 心宽:心情舒畅。
9. 村落:农村的自然聚落。
10. 年方稔:庄稼成熟的季节。
11. 庭闱:古代房屋的正室,借指家庭。
12. 病复安:疾病痊愈。
13. 诗当:应当写诗。
14. 随景:随着景色。
15. 赋:创作诗歌。
16. 酒莫:不要喝酒。
17. 放杯干:把杯子里的酒喝光。
18. 插架:书架。
19. 书还:书还在。
20. 子细:仔细,细致。
去完善
赏析
《初冬山居即事十首 其三》描绘了诗人在冬日里归隐山林的生活场景。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享受村庄的丰收和家庭的安康。诗人用笔墨记录下眼前的风景,品尝美酒,潜心阅读。这一份恬静与自然,令人心生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冬山居即事十首·其三》是宋代诗人吴芾所作。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居景象,反映了诗人在山野间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的宋金时期,中国古代社会进入了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上表现出色。出生在浙江台州的吴芾正处在这个时代,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吴芾在游历山川、结交朋友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景观中的生机与活力,表现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此同时,他也在诗歌中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与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