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子月到盘洲,日影长添线。
水退露溪痕,风急寒芦战。
终日倚枯藤,细看浮云变。
洲畔有圆沙,招尽云边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照耀在盘洲,日影缓缓拉长。
水位降低露出溪流痕迹,寒风凛冽吹拂着芦苇。
整天依偎着枯藤,静静地观察着天空中浮云的变化。
洲边铺满圆圆的沙子,尽力引来云边的雁群。
去完善
释义
1. 生查子:词牌名。
2. 洪适:南宋文学家。
3. 盘洲:泛指江南水乡地带。
4. 线:太阳在地平线上照射地面的光线。
5. 水退:河水消退。
6. 露溪痕:指河流消退后显露出的河床痕迹。
7. 风急:指风吹得很厉害。
8. 寒芦战:指被风吹动的芦苇像在战斗一样。
9. 枯藤:枯萎的藤蔓。
10. 浮云变:指天空中的云朵变化多端。
11. 洲畔:河洲旁边。
12. 圆沙:指沙滩。
13. 招尽云边雁:指在沙滩上招引天上的大雁。
去完善
赏析
《生查子》这首词以子月(即农历十一月)的盘洲为背景,描绘了洪适在此时此地的所见所思。首先,“子月到盘洲,日影长添线”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在地平线上的缓慢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投影在地面上的影子也越来越长,就像一根缓缓上升的线。这种景象既表现了冬日阳光的温暖,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接着,“水退露溪痕,风急寒芦战”两句,通过溪水退去、露出的痕迹以及芦苇在寒风中的摇曳,传达了冬天的寒冷和萧瑟。这些自然景色的变化,使人们感受到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律动。
接下来的“终日倚枯藤,细看浮云变”两句,作者以枯藤为依靠,静静地观察着天空中浮云的变化。这种静观的意境,既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流露出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洲畔有圆沙,招尽云边雁”两句,通过对圆沙和云边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这里的圆沙,可能象征着团圆和相聚;而云边的雁,则代表着远方的友人。整首词借助于冬日的景物,巧妙地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生查子》是南宋诗人洪适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战乱频繁,国家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洪适作为一名文人墨客,他的生活轨迹也深受影响。他曾历任多职,如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但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遭到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刻,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洪适在这首《生查子》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首词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南宋时期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