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玉荆山人崔君草堂

标题包含
玉荆山人崔君草堂
玉荆山苍势蜿蜒,玉荆涧碧涵漪涟。 山人结庐占幽绝,如使世俗来无缘。 窗前松竹交夏荫,砌下红紫争春妍。 清肠终日饱葵藿,耳目久厌论腥膻。 山空月昼猨鸟寂,象床拂拭翻朱弦。 泠然细韵发幽指,妙意自得人谁传。 乌巾席帽事高格,蹇馿独跨何翩翩。 行当近林就卜筑,与子来往聊穷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道潜,俗姓王,字道潜,号参寥子,北宋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出家为僧,后来成为苏轼的好友。 释道潜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佛学、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玉荆山下绿意盎然,曲折的山路如一条绿色的丝带。山民们在此建立了家园,享受着远离喧嚣的宁静生活。 夏日里,窗前的松树和竹子相互依偎,遮蔽了炎炎烈日;春天来临时,庭院里的花朵争相绽放,各自展现着美丽。在这里,人们吃的是素淡的食物,长久以来,耳朵里再也听不到那些令人厌恶的血腥纷争。 夜深人静的时候,山间的明月照亮了树林,猿猴和鸟儿都不再喧闹,只剩下轻轻的虫鸣声。闲暇时,我会擦拭象牙床,弹奏一曲古乐,那悠扬的旋律在指尖流淌,其中的妙处只能自己体会。 戴着黑色头巾、席地而坐的我,与这高雅的情调相得益彰。骑着毛驴独自前行,感受那份超凡脱俗的潇洒。我计划在这山林间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与你共度漫漫长日。
去完善
释义
1. 玉荆山:山名,位于今中国某地,具体位置已无法考证。 2. 苍:深青色。 3. 蜿蜒:曲折延伸的样子。 4. 涧:山间的小河沟。 5. 碧:绿色。 6. 涵:包含、包容。 7. 漪涟:水面波纹。 8. 山人:隐士。 9. 结庐:建立住所。 10. 幽绝:极其僻静的地方。 11. 窗前:窗户前面。 12. 松竹:松树和竹子。 13. 交夏荫:交互形成夏日的树荫。 14. 砌下:台阶下面。 15. 红紫:红花与紫花。 16. 春妍:春天的美丽。 17. 清肠:清除肠胃。 18. 终日:整天。 19. 饱葵藿:吃足了葵藿菜。 20. 耳目:视听感官。 21. 久厌:长时间讨厌。 22. 腥膻:腥臭气味。 23. 山空:山中空旷。 24. 月昼:月光照耀的白昼。 25. 猿鸟:猿猴和鸟类。 26. 寂:安静、寂静。 27. 象床:象牙制成的床。 28. 拂拭:擦拭、擦洗。 29. 翻朱弦:弹奏朱红色的弦乐器。 30. 泠然:清凉、寒冷的样子。 31. 细韵:微小的音韵。 32. 幽指:幽深的意境。 33. 妙意:美妙的意境。 34. 人谁传:无人传承。 35. 乌巾:黑色头巾。 36. 席帽:凉席和帽子。 37. 事高格:具有高尚的品质。 38. 蹇馿:跛脚驴子。 39. 翩翩:行走优雅的样子。 40. 行当:将要、即将。 41. 近林:靠近树林。 42. 就卜筑:选定地点建屋。 43. 与子:和你。 44. 往来:互相交往。 45. 聊:暂且、随便。 46. 穷年:度过整个一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释道潜(1041-1102)所作,描绘了他与好友崔君在玉荆山的愉快时光。整首诗笔触生动,景色鲜明,情感真挚,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玉荆山苍势蜿蜒,玉荆涧碧涵漪涟”,开篇便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出玉荆山的美景。青山蜿蜒,山涧碧波荡漾,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颔联“山人结庐占幽绝,如使世俗来无缘”,描绘了诗人与崔君在山上搭建茅屋的情景,表现了他们远离尘世纷扰、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望。 颈联“窗前松竹交夏荫,砌下红紫争春妍”,通过对松竹、花草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山中四季更迭的美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尾联“乌巾席帽事高格,蹇馿独跨何翩翩。行当近林就卜筑,与子来往聊穷年”,诗人以朴素自然的形象出现,骑着驴子在山间穿行,流露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充分展示了诗人在玉荆山的惬意生活以及他与好友崔君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荆山人崔君草堂》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初期,也就是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志士在这种环境下选择了隐居,以避世遁俗。释道潜作为一位佛家僧人,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他通过描绘崔君的草堂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恶。 此外,南宋时期的文学发展也比较繁荣,尤其是诗歌方面,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释道潜作为这个时期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佛家视角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受到了时人的赞誉和后世的研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