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溪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黄昏时分,茅草屋笼罩在朦胧的烟雾之中,旅人的衣服已被打湿,午夜梦回时,一声鸡鸣划破寂静。
去完善
释义
茅茨:茅草屋;烟暝:暮色朦胧。
去完善
赏析
诗文上片通过“一春略无十日晴”点明了春日多雨的特点,随即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溪云带雨、春水如镜、鸥鹭不惊。下片则进一步描绘桃花的娇艳与含蓄之美,最终以茅茨、烟暝、湿衣、鸡鸣收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传达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与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语言清新雅致,意境悠远深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期,作者汪藻正身处人生中的漂泊羁旅阶段。当时金兵南下,中原动荡,汪藻作为一位有着家国情怀的文人,被迫辗转流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描绘春日旅途所见所感的诗作。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观察,又暗含着游子淡淡的惆怅与乡愁,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文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