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笛
乾坤沈万籁,风露杳双清。
城近更初转,山空月正明。
揽裘寒意重,看剑壮心惊。
迢递谁家笛,凄凉此夜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整个宇宙仿佛陷入了沉寂,只有风声和露珠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城市的灯火渐渐亮起,月亮在山间显得更加明亮。寒冷的天气让人忍不住紧紧握住衣服,而看到宝剑则让人心生恐惧。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使得这个夜晚更加令人感到悲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乾坤:指的是天地,也可指江山或国家。
2. 沈万籁:形容声音沉寂,如同万物都沉静下来。
3. 风露:指的是风和露水,通常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色。
4. 杳双清:形容清静的环境。
5. 更初转:表示时间推移,夜色渐深。
6. 山空:形容山中寂静。
7. 揽裘:用手揽起衣襟,此处可以理解为感到寒冷。
8. 看剑:看着自己的佩剑,这里是形容人英勇的形象。
9. 迢递:遥远的样子。
10. 谁家笛:哪一家的笛声。
去完善
赏析
《闻笛》这首词描绘了秋夜城外山间听笛的情景。首句“乾坤沈万籁”点明了地点和时间,“乾坤”指的是天地之间,“沈万籁”则表示夜晚一片寂静。紧接着的“风露杳双清”写的是夜晚的风露和月光,用“杳双清”来表达清澈明亮的夜色。
接下来的“城近更初转,山空月正明”两句描绘了城市的宁静和山间的开阔,以及明亮的月光。而“揽裘寒意重,看剑壮心惊”则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感受,寒冷的季节让他感觉孤独而焦虑。
最后两句“迢递谁家笛,凄凉此夜情”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远处传来的悠扬笛声勾起了诗人的哀愁,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全词以景衬情,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笛》是南宋诗人吴锡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当时金人入侵中原,战乱不断,百姓疾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吴锡畴以自己的才情抒发了对家国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吴锡畴本人也历经坎坷。他曾科举失利,然而并未因此沉沦,而是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继续关注国事民情,为民众福祉尽己所能。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对于理解《闻笛》一诗的深层含义颇有帮助。
此外,在吴锡畴生活的那个时代,家国破碎、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使得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而吴锡畴则用《闻笛》这一诗作,通过“吹破残春”的笛声,表达出他对国事民生的关切,以及对国家统一、民众安居乐业的深深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