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问师

标题包含
酬问师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商,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朝时期官员、诗人。 刘商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刘长卿曾任御史中丞。刘商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成年后,他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步入仕途。...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没有固定的地点,它就像透明的琉璃一样。有谁能够领悟到这种诗歌般的意境呢?只有具有禅心的诗人才能理解这种超越诗歌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释义
《酬问师》刘商的注释: 1. 虚空:佛教用语,指没有实体的状态。在这里形容诗歌营造的意境。 2. 处所:地方。 3. 琉璃:一种透明的矿物质,这里用来比喻诗歌营造的透明、纯净的意境。 4. 诗境:诗歌的意境。 5. 何人:谁,什么人。 6. 禅心:佛教术语,指心境平静、宁静的心境。 7. 过:超过,胜过。 8. 诗:诗歌的艺术形式。
去完善
赏析
《酬问师》刘商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佛家禅意的境界。前两句“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内心虚无的境地,正如佛家所说的空无一物,但又是明亮通透的。第三句“诗境何人到”暗示出这看似平常却难以达到的诗境只有真正悟性的人才能领略,也就是能超越世俗束缚、洞察人生真谛的高人。最后一句“禅心又过诗”意味着诗人通过诗歌传达出的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禅宗情怀。整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方式传递出佛家修炼中的心性提升和精神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问师》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00年至825年之间,正值唐宪宗元和时期,当时的朝政相对稳定,文人墨客们纷纷致力于诗歌创作。 在这期间,刘商的人生际遇并不平坦。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直至晚年才考取进士。然而,他在文学、绘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被誉为“才子”。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著名文人如韩愈、张籍等人的赞誉。 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诗歌成为了人们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商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他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首《酬问师》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