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陶弓手弃役入道

标题包含
陶弓手弃役入道
青黑文身志气豪,生擒六贼脱尘劳。 当年尚有弯弓手,射杀三尸入大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青黑文身":这里指的是陶弓手的皮肤,由于他的职业是射箭手,常年暴露在阳光下,所以皮肤黝黑。"文身"在这里不是指纹身,而是指皮肤上的纹理。 2. "志气豪":形容陶弓手的精神状态,他具有豪爽、英勇的气质。 3. "生擒六贼":"六贼"在道教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欲望,"生擒"表示克制、消除这些欲望。这里是说陶弓手通过修道,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4. "尘劳":指世间的烦恼和劳累。 5. "弯弓手":这里指的是陶弓手,因为他的职业是射箭手,所以用"弯弓手"来代指。 6. "射杀三尸":"三尸"在道教中是指体内的三种邪恶欲望,分别是上尸、中尸和下尸。"射杀"表示消灭、清除这些欲望。这里是说陶弓手通过修道,净化了自身的欲望,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7. "大罗":在道教中,"大罗"是天道的最高境界,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是说陶弓手通过修道,最终实现了成仙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陶弓手弃役入道》是南宋诗人白玉蟾的一首描绘修仙之道的诗作。全诗以一位曾经的弓箭手(即陶弓手)为主角,讲述了他舍弃世俗职务,进入修道行列的故事。首句“青黑文身志气豪”描述了主人公陶弓手的形象和个性,他虽然是个粗犷的武人,却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接下来的“生擒六贼脱尘劳”揭示了诗人摒弃俗务、追求精神解脱的决心。最后两句“当年尚有弯弓手,射杀三尸入大罗”则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陶弓手最终战胜心魔,达到道教至高境界的过程。整首诗节奏明快,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仰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陶弓手弃役入道》这首诗是南宋著名道士、诗人白玉蟾所作。白玉蟾(约1134-1229),本名葛长庚,字白叟,号海琼子,祖籍福建闽清,后徙居琼州。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道士和文学家,同时也是“南宗”五祖之一。他的诗作表现出深厚的道家思想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寻求心灵的慰藉,道教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白玉蟾作为一位道士,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道家思想的信仰。 在创作《陶弓手弃役入道》这首诗时,白玉蟾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时期。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后来因为科举失利,转而投身道教,成为一名道士。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对道家思想的信仰。 与此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晚期的时代背景。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许多人开始寻找精神上的寄托,道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白玉蟾作为一名道士,他在诗歌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家思想的信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