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八首 其四
推倒扶起,觌面千里。
唯小释迦,风前按指。
直饶海印发光,也是雪峰道底。
遍界是文殊,遍界是慈氏。
楼阁门开竟日闲,谁识善财童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周折最终见面,尽管相距遥远,却仿佛就在眼前。只有小孩子,在风中弹琴,轻轻地摸着自己的手指。即使头发飘逸发光,也只不过是雪峰下的景色。到处都是文殊菩萨,到处都是弥勒佛。楼阁的大门每天敞开,谁知道哪个是善财童子呢?
去完善
释义
《颂古八首·其四》注释:
1. 推倒扶起:这里描述的是禅宗参禅的过程,参禅者通过互相问答、辩证以寻求真理。"推倒扶起"形象地描绘了参禅者不断地反思、修正自己的观点,以达到对真理的领悟。
2. 觌面:意为面对面。"觌面千里"表达了即使距离再远,在心灵层面也能达到相互理解。
3. 小释迦:此处比喻参禅者具有佛性,能够领会佛法的真谛。释迦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姓氏。
4. 风前按指:描述的是佛祖在灵山法会上,面对风吹幡动的景象,手指指向前方,以此来教导弟子们不要执着于表面的现象,要领悟到事物背后的真相。
5. 直饶:表示让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即使"或"纵然"。
6. 海印发光:这里描述的是佛像头顶上的螺发在阳光照射下发出的光芒,用以象征佛法的光辉。
7. 雪峰道底:"雪峰"是唐代著名禅宗僧人义存禅师的法号,他曾在闽中雪峰山结庐传法。"道底"是指道理的核心。这句诗是说,即使如雪峰禅师那样的高僧,他的道理也是基于禅宗的基本教义。
8. 文殊:文殊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代表智慧。"遍界是文殊"意味着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智慧和真理。
9. 慈氏:即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代表了慈悲和宽容。"遍界是慈氏"意味着世界充满慈悲与关爱。
10. 善财童子:源自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为求佛法真谛,历经艰辛,寻访了53位名师,最终悟道成佛。这里是用来比喻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人。
去完善
赏析
《颂古八首·其四》是由宋代诗人释道印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意在表达对禅宗参禅、觉悟的深刻理解及对众生平等观念的传达。诗中借助“推倒扶起”、“觌面千里”等意象来揭示禅宗修行过程中内心的斗争与超越;通过对“小释迦”(即释迦牟尼)的描绘,突显佛教教义的普世价值;通过比喻“海印发光”、“雪峰道底”表达出个人修行的艰难和坚定;最后以“遍界是文殊”、“遍界是慈氏”强调佛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这首诗巧妙地糅合了禅宗、佛教的理论与实践,展现了一位学识渊博、洞察世事的文人墨客的风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八首 其四》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释道印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27年-1279年之间的南宋时期。
在南宋年间,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诗人们创作了大量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释道印作为一名出家人,虽身居庙宇,却心怀天下。他在这首诗中,以五绝的形式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表达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纷扰的美好理想。
在这段时间里,释道印的个人经历与他所在的年代息息相关。南宋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作为一位出家之人,释道印以其独有的敏锐观察力,感受到了社会现实的种种困境,并通过诗句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关注。
在此时期,释家思想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强调内心的顿悟和超越。释道印作为一名禅僧,他的诗歌往往寓含着哲理,反映了其对人生、社会的深刻反思。《颂古八首 其四》这首诗正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纷扰的超脱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