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摸鱼儿 赋湘云

标题包含
摸鱼儿 赋湘云
问湘南、有云多少,不应长是为雨。平生宋玉缘情老,赢得鬓丝如许。歌又舞。更一曲琵琶,昵昵如私语。闲悲浪苦。怪旧日青衫,空流泪满,不解画眉妩。空凝伫。十二峰前路阻。相逢知在何处。今朝重见春风手,仍听旧弹金缕。君且住。怕望断、蘅皋日暮伤离绪。新声自谱。把江北江南,今愁往恨,尽入断肠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翥(1287年-1368年),字仲举,号蜕庵,又号蜕岩、蜕翁,元末明初著名文人。他是元代后期至明代初期的重要诗人,与杨维桢并称为“元末两大诗家”。 张翥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请问湘江以南的云层厚不厚?不应该总是下雨呀。一直以来我都像宋玉一样多情而衰老,因此白发丛生。我唱起了歌,跳起了舞,甚至还弹奏了一曲琵琶,和她们亲密无间,宛如耳语。空闲的时候难免伤感,觉得奇怪的是,以前总是身着青衫的我,白白地流下了眼泪,却没有真正学会描画美人儿的美丽。我一直等待着,却又担心前方的十二峰阻断了重逢的道路,无法得知与你的相逢会在何处。今天再次见到你如同春风的手,我仍然能听到那首熟悉的老歌。请不要走远,我怕看到渐行渐远的美好风景,心中涌动的离别情绪愈发难以控制。此刻我要自己谱写新的篇章,把你我之间的长江之北、长江之南的那些忧愁往事,都写进这令人断肠的诗行里。
去完善
释义
1. 湘南:湖南省南部地区,湘江流域一带。 2.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他的文章中经常提到楚地风光,多借景抒情。 3. 空流泪满:表示感慨时光流逝,自己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4. 不解画眉妩:形容美人不能完全理解或欣赏对方的才华。 5.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传说为神仙居住之地。 6. 蘅皋:指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可以理解为美丽的自然环境。 7. 新声自谱:指用新的音乐形式来表达情感。
去完善
赏析
《摸鱼儿·赋湘云》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湘云为题,通过对湘云形象的艺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爱情的向往。 上片写作者对湘云的思念和惋惜。“问湘南、有云多少,不应长是为雨”,以问句开篇,寓意丰富:一是感叹湘南一带阴雨连绵;二是暗喻湘云生活的艰辛;三是表达对湘云命运的关切。接下来用“平生宋玉缘情老,赢得鬓丝如许”,借宋玉之口,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岁月的沧桑。紧接着描绘了与湘云共度的美好时光,“歌又舞。更一曲琵琶,昵昵如私语”,展现出二人情感真挚,亲密无间。最后几句则以“闲悲浪苦。怪旧日青衫,空流泪满,不解画眉妩”作结,揭示出世事无常,空留悲伤无奈的心情。 下片抒发了作者对重逢的期待和离别的感伤。“空凝伫。十二峰前路阻。相逢知在何处”,表达了作者对重逢的不确定和担忧。接着设想了重逢的情景,“今朝重见春风手,仍听旧弹金缕”,意味着即使重逢也不免面临别离。然后劝慰对方暂时驻足,以免离别时伤心过度,“君且住。怕望断、蘅皋日暮伤离绪。”最后三句则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把江北江南,今愁往恨,尽入断肠句。”以此表达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摸鱼儿·赋湘云》是元朝著名词人张翥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1370年)。在元末明初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民生疾苦严重。 作为蒙古族后裔的张翥,虽处于政治地位较高的地位,但他对当时社会的混乱和百姓的苦难深感忧虑。在这段时间里,张翥深居简出,时常沉浸在诗词的创作中,以此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感。他在诗歌中以"湘云"为背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意境,描述了宁静的生活景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