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蓑衣道人
佯狂混迹养天和,上界其如官府多。
暑了又寒寒又暑,一蓑衣外更无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假装疯狂以修养身心,天界也比官府复杂。天气冷热不断交替,除了蓑衣之外别无他物。
去完善
释义
1. "佯狂":假装疯狂。佯,假装;狂,疯狂。这里是诗人自嘲的说法,表达他的狂放不羁的个性。
2. "天和":指人和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和谐。
3. "上界":指天上的神仙世界。界,区域。
4. "其如":表示让步的关系,意为虽然如此,但是……
5. "官府":这里比喻各种世俗的压力和束缚。
6. "暑了又寒寒又暑":指天气的不断变化,也暗示人生的起起伏伏。
7. "蓑衣":用草编织的雨衣,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防雨工具。
8. "更无他":没有其他的东西或方式可以依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首句“佯狂混迹养天和”描绘出诗人在尘世中假装疯狂,以求在纷扰世事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接下来的诗句“上界其如官府多”则是对天堂世界的质疑,暗示即使在理想的天堂世界中,也存在着像人间一样的官僚和纷争。
紧接着的两句“暑了又寒寒又暑,一蓑衣外更无他”,形象地展示了蓑衣道人在一年四季中的朴素生活。无论酷暑还是严寒,蓑衣道人都能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自然的变幻莫测,并以此表达出世人心无旁鹜、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这句诗通过对蓑衣这一形象的运用,突显了诗人隐逸之志及对世俗社会的逃避。整首诗既展现出作者孤傲独立的个性,同时也流露出对远离世俗纷扰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赞蓑衣道人》是南宋诗僧释法薰的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这首诗作于公元1264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南侵,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诗人以蓑衣道人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这段时间里,释法薰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后出家为僧,成为一代诗僧。他在庙宇中修行,同时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时代的关切和忧虑,以期唤醒人们的觉悟。
在南宋末年,时代背景复杂多变。一方面,南宋政权腐败,军力衰弱,金兵南侵,社会动荡;另一方面,民间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法薰创作了这首《赞蓑衣道人》,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