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曲
妾家住银塘,石楠秋叶香。
忆君荡桨去,江水与愁长。
西风夜泣葓花露,鸭觜岸低人不度。
冷莎如针刺烟素,鸳鸯飞来?畐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的家就在那波光粼粼的池塘边,周围是弥漫着秋天气息的石楠树叶。
我想起曾与你一起划船的日子,那时的江水似乎也与我的忧愁一样悠长。
到了夜晚,秋风裹挟着葓花的露水滴落,鸭子们似乎因为水面降低而无法游过。
我感到一股冰冷的寒气袭来,仿佛沙粒像针一样刺进烟雾弥漫的大地,鸳鸯群起,它们在水面上翩翩起舞。
去完善
释义
1. 银塘:指月亮倒映在水中形成的银色波光粼粼的水面。这里可能指女主人公的家所在的地方。
2. 石楠: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丛密生,有独特香气,可入药,也可作观赏植物。这里用来描绘秋天独特的景色。
3. 忆君:回忆和怀念她的情人。
4. 荡桨:划船的动作,这里表示情郎离去的方式。
5. 江水与愁长:比喻情思悠悠,难以排遣。
6. 西风:即秋风,在这里象征秋天的到来。
7. 葓花露:葓花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别名水莲、萍蓬草。这里以葓花露象征秋天的露水。
8. 鸭觜:指鸭子嘴的形状,这里形容河岸弯曲的样子。
9. 低人不度:指河流曲曲折折,不通行。
10. 冷莎:寒冷的小草。
11. 烟素:烟雾般的景象,描述江边雾气弥漫的场景。
12. 鸳鸯:雌雄相随的鸟类,这里用以象征夫妻或情侣间的恩爱之情。
13. ?畐去:"?"为左侧视的“身”字。
去完善
赏析
《秋江曲》是唐代诗人肃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和抒发离别愁绪的诗。诗中通过“石楠秋叶香”、“西风夜泣葓花露”等诗句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其中,“忆君荡桨去,江水与愁长”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去的爱人的思念之情。而“冷莎如针刺烟素,鸳鸯飞来?畐去”则用冷莎和鸳鸯的意象巧妙地描绘了秋水波动的景致。总的来说,这首《秋江曲》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了读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江曲》是唐代诗人高骈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江景的五言诗。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865年前后,此时正值唐朝末年,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高骈出身将门,历任要职,曾率军平定四川的叛乱,后又镇守淮南,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在晚年时逐渐沉溺于声色犬马,疏于政务,甚至与宦官勾结,导致民怨沸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骈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无奈,他既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又无法摆脱现实的诱惑。
在《秋江曲》中,高骈通过对秋天江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江水滔滔不绝,岁月匆匆流逝,而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更是对人生的感悟。在诗人眼中,秋天的江景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生的起起落落,以及时代的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