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龙子高
白白初悬月,青青不尽天。乍经银汉外,又满碧囱前。钟阜思归夜,淮城坐谪年。曾挥两行泪,愁对一轮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刚刚出现一轮明月,青色连绵无尽。它似乎来自银河之外,现在又在我的视线里满满的映在窗前。我在南京的夜晚思念故乡,也在淮安这个城市里度过了被贬谪的日子。曾经我流过两次泪,只能忧愁地面对这轮明亮的满月。
去完善
释义
1. 龙子高:诗人友人,与诗人在此诗歌中相互唱和。
2. 白白:指月亮明亮。
3. 青青山色、天宇,形容广阔无边的天地。
4. 银汉:银河,此指天空。
5. 碧囱:指窗户,绿纱窗。
6. 钟阜:钟山,位于南京附近,此处象征诗人所在之地。
7. 淮城:指淮阴,江苏北部城市,处长江和淮河之间,诗人以之作比喻,表达自己和友人被贬谪的心情。
8. 两行泪:指诗人与友人为离别和不能团聚而悲伤落泪。
去完善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开篇两句“白白初悬月,青青不尽天”即勾勒出一幅恬静的中秋月夜图,白月光映照下,青天空辽阔无际。随后“乍经银汉外,又满碧囱前”则描述了诗人望见的银河景象以及满天的星星,显示出天地间无尽的神秘与壮丽。
接下来的“钟阜思归夜,淮城坐谪年”则以沉重的笔触揭示了诗人的现实处境——被贬谪在外,无法回到故乡钟阜。而最后两句“曾挥两行泪,愁对一轮圆”表达了诗人在月圆之时,心中却满怀着乡愁和无奈,只能含泪面对这一轮明月。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深沉,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和龙子高》是唐代诗人肃所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朝的中晚期,公元8世纪左右。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激化,战争频发,民生疾苦。诗人肃身处在这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此时的肃已经年事已高,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曾担任过朝廷的官员,但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回乡。在家中,他与友人龙子高常相往来,谈诗论道,抒发胸臆。在这个背景下,他们共同创作了这首描绘中秋节景的诗篇。
《中秋和龙子高》以中秋明月为引,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还反映出当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尚的人品风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