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钟氏深秀楼
空同之顶穹云生,吹著宝石最上层。
俨骖太白跨坤立,雄雄空半危青撑。
高人飞楼浮缥纱,满眼清寒生窈窕。
苍烟白鸟出没间,几莟芙蓉秋汉晓。
黄尘如雾交四陲,乃独脱此一揽奇。
天风午夜啸歌歇,教人暗取寒竽吹。
一吹吹作终南皱,濯濯春阳染曾透。
再吹吹作琅邪图,鬰鬰林壑描新就。
何当祗著大口吞,清晨燕以先生盘。
次第高舂出海门,坐我茅屋东偏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云朵飘荡,如同宝石镶嵌在天空的最上层。它们排成一行,宛如太白金星在天空中跨立,矗立在苍穹之中。远处的楼房如同仙人的飞楼一般浮现在那缥缈的云雾中,眼中所及之处都显得那么清冷而美丽。烟雾和白色的大鸟在蓝天与绿树之间相互映衬,几株荷花在早晨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娇艳欲滴。
四周的黄沙如同大雾般蔓延到边界,然而这里却显得如此超凡脱俗。夜深人静之时,风吹过的声音像是夜曲一样响起,使人不自觉地想拿起洞箫来吹奏一曲。轻轻一吹,山间的泉水声似乎响彻山谷,春天的阳光洒满大地。再吹一曲,仿佛能看到琅琊山的美丽景色,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深邃的山谷都在眼前展开。
什么时候能在这里居住下来,每天清晨都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当太阳初升时,这些美景便如潮水般涌出,坐在我的茅屋东边,静静观赏这一切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空同之顶:空同山,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罗坳镇峡坑村北部。
2. 穹云:天空的白云。
3. 宝石:指山峰。
4. 俨骖:即“俨骖騑”,驾乘马匹。
5. 太白:李白。
6. 跨坤立:形容地势雄伟。
7. 高人:有德行、才能或地位崇高的人。
8. 飞楼:指耸立的楼阁。
9. 缥纱:轻柔的丝织品。
10. 清寒:清静寒凉。
11. 窈窕:幽深美好。
12. 苍烟:暮霭。
13. 白鸟:白色的鸟类,此处代指飞鸟。
14. 菡萏:荷花。
15. 秋汉:秋天的银河。
16. 黄尘如雾:尘土飞扬的景象。
17. 四陲:四方边疆。
18. 乃独脱:唯有独自逃脱。
19. 天风:高空之风。
20. 啸歌:呼啸歌唱。
21. 终南:山脉名,位于陕西省中部。
22. 濯濯:光明灿烂的样子。
23. 琅邪: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境内。
24. 郁蓊:林木茂盛的样子。
25. 林壑:山谷与森林。
26. 祗著:只是停留在。
27. 大口吞:大力吸收。
28. 燕以:用燕子衔泥筑巢来形容辛勤积累。
29. 高舂:太阳升起前的时光。
30. 海门:海洋的入口,这里指水面的开阔地带。
31. 茅屋:简陋的房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题钟氏深秀楼》以五言诗的形式,描绘了深秀楼的壮美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首联“空同之顶穹云生,吹著宝石最上层”,意为在空同山顶上,云朵如同宝石般熠熠生辉,形象地展现了深秀楼所在地的美丽风光。接下来的三联则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进一步描绘出深秀楼的神奇魅力,以及诗人陶醉其中的感受。
其中,“俨骖太白跨坤立,雄雄空半危青撑”一句,以李白为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气质;而“高人飞楼浮缥纱,满眼清寒生窈窕”则借高人飞楼的画面,传达了诗人独立于世的心境。随后,“苍烟白鸟出没间,几莟芙蓉秋汉晓”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机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天风午夜啸歌歇,教人暗取寒竽吹”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一吹吹作终南皱,濯濯春阳染曾透。/再吹吹作琅邪图,欝欝林壑描新就”两句,则以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感悟。
最后,“何当祗著大口吞,清晨燕以先生盘。/次第高舂出海门,坐我茅屋东偏看”两句,表达了诗人期待有朝一日能亲临其境,欣赏到深秀楼的壮丽景色。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深秀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钟氏深秀楼》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张埴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4年,正值南宋末期。当时金国灭亡,蒙古帝国崛起,战事频繁,民不聊生。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埴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虽出生于书香门第,却历经战乱,家道中落。然而,正是这段艰苦岁月,使他更加珍视亲情、友情和家乡的美好。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诗人张埴身处乱世,深感忧患,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这首《题钟氏深秀楼》便是他在深秀楼中所见所思的真实写照,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