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诏过都代书寄昭文相公

标题包含
奉诏过都代书寄昭文相公
六年衰鬓两为州,何意瓜时谒冕旒。 去位本无三已色,过城应有复来讴。 吹虀胆怯空思勉,沦骨恩深未易酬。 即日诣门重谢罪,豫惭危涕满中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庠(996年-1066年),字公序,号定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天圣二年(1024年)高中状元,进入官场。历任翰林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六年来,两度任职地方官员,怎料得在这瓜熟之时,还得拜见皇帝。辞官本应无可挑剔,路过城市,却听到有人在唱赞美诗。我心生胆怯,却无力改变现状;陛下的恩情深厚,难以报答。今日再次来到您的门前,为自己的过错向您道歉,愧疚之情犹如泪水满溢的香炉。
去完善
释义
1. 奉诏过都:根据皇帝的命令经过都城; 2. 代书:代替别人写信; 3. 宋庠:宋代文人,字公序,号希元,原名宋藩; 4. 六年衰鬓:表示岁月沧桑,年龄已老; 5. 两为州:两次担任州郡的长官; 6. 瓜时:指夏季; 7. 谒冕旒:拜见皇帝; 8. 三已色:在历史上多次被罢免的官员; 9. 过城应有复来讴:路过城市时会听到人们在唱颂我的诗歌; 10. 吹虀胆怯:用冻得发抖的手写下字句; 11. 空思勉:希望得到昭文相公的帮助; 12. 沦骨恩深:深深地感受到昭文相公的恩情; 13. 未易酬:无法轻易回报这份恩情; 14. 即日诣门:当天就去拜访昭文相公的家门; 15. 重谢罪:再次向他道歉; 16. 豫惭危涕:预先感到抱歉而流泪; 17. 满中篝:眼泪湿润了整个竹筐。
去完善
赏析
《奉诏过都代书寄昭文相公》是一首表达感激与歉疚之情的诗。诗人以“六年衰鬓两为州”起笔,言说自己年事已高,却仍两次担任地方官员,感叹世事无常。接着,用“瓜时谒冕旒”描述自己被任命为朝廷官员的场景,表达对皇上的感激之情。颔联“去位本无三已色,过城应有复来讴”,意为离开官职本不应该有三次辞色的怨恨,经过城市的时候应该有再次受到歌颂的希望。颈联“吹虀胆怯空思勉,沦骨恩深未易酬”,以吹虀来形容自己恐惧的心情,同时表示自己对皇帝的恩情感到无比珍惜和感激。尾联“即日诣门重谢罪,豫惭危涕满中篝”,则是表示自己将立刻登门向皇帝表示歉意,预感到届时眼泪会充满自己的衣袖。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官职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诏过都代书寄昭文相公》是北宋著名文人宋庠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95年左右,正值宋真宗在位时期。此时,宋庠已担任尚书令(即“昭文相公”)一职,由于公务需要,他被诏令离开京城前往其他地方处理政事。在远离京城之际,宋庠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抒发离别之情和期望早日团聚的诗篇。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初年,虽然政治较为稳定,但边疆矛盾和国内阶级斗争仍然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朝廷重臣的宋庠,肩负着国家重任,时常需要在各地处理政务。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自己身处的时代的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