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听雨亭

标题包含
听雨亭
我行台雁之中途,一年两憩安公庐。 不知昔人去此远,但见水石清而虚。 向来颇读有则语,悬水潇潇日夜举。 道人似欲暗投明,故立此亭名听雨。 客如镜清老更痴,入流截流谁得知。 愿公竹扉且常启,我或发兴来无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大雁南飞的途中,每年都要在安公的住所休息两次。 虽然不清楚昔日的朋友如今身在何处,但是这里的山水风光依旧清丽而又空灵。 一直以来,我对古人的箴言有着深深的热爱,这里的水声如同儒生的教诲,日夜不息。 有道之人似乎试图将黑暗变为光明,所以建立了这个名为“听雨”的亭子。 游客就像清澈的镜子一样纯真,融入河流与阻断水流谁能知道其中的道理呢? 希望您敞开竹林的大门,或许我有兴致的时候会随时来访。
去完善
释义
1. 我行台雁之中途:行走在通往台雁的路途中; 2. 一年两憩安公庐:在安公庐休息两次; 3. 不知昔人去此远:不知道以前的人离这里有多远; 4. 但见水石清而虚:只见清澈的水和虚无的石; 5. 向来颇读有则语:一直以来都在阅读有关规律的语言; 6. 悬水潇潇日夜举:日日夜夜听水流声; 7. 道人似欲暗投明:道人似乎想将黑暗变成光明; 8. 故立此亭名听雨:因此建立这个亭子,名字叫做“听雨”; 9. 客如镜清老更痴:客人如同镜子一样清楚明白,年纪大的更为痴迷; 10. 入流截流谁得知:进入水流又如何能知道谁在截断水流呢; 11. 愿公竹扉且常启:希望您的竹门经常打开; 12. 我或发兴来无时:也许在我兴致来时,会随时过来拜访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听雨亭”,实际是在抒发诗人对生活的感叹和对自己的期许。诗人行走于江南烟雨中,怀念逝去的古人,欣赏山水风光的清丽,表达了身虽在尘俗而心向往宁静的感情。诗中“我行台雁之中途”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道路的自觉和不甘平凡的抱负。诗人认为,生活中的纷扰犹如流水,需要一颗清静的心去对待,以理性去面对纷繁世界。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透露了自己对生活哲理的参透和超脱世俗的心志。诗人在行旅过程中与友人交流,相互慰藉,以此寻求生活的真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理解和独特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听雨亭》是南宋时期释慧空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正值南宋王朝建立初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释慧空作为一位出家人,对自然界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他通过观察和体验,创作了这首描绘春雨绵绵的诗篇。诗人以听雨亭为题,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释慧空的生活经历中,他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这对于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往往以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外,他还关注社会民生,关心百姓疾苦,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压迫,国家局势紧张。然而,释慧空并没有受到这些影响,他依然专注于文学创作,以诗词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美好瞬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