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泉州使臣
只这佛国土,遍满十方空。
毘耶金粟老,说法在其中。
彻骨慈悲棒,当机激箭锋。
空生打退鼓,不敢现神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泉州:福建省的一个城市。
2. 使臣:指朝廷派遣到地方或外国的官员。
3. 佛国土:佛教用语,指佛祖所教化的世界。
4. 十方:佛教术语,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泛指无穷无尽的空间。
5. 毘耶:又称“毗耶离”,是佛陀时代中印度的一个国家,亦即今之贝拿勒斯(在孟加拉国及印度边境)。
6. 金粟:指毗耶离城外的一株金粟树,相传佛在此树下成道。
7. 当机:佛法比喻能恰当适应众生根机的教法。
8. 激箭锋:像激射出去的箭一样锐利。
9. 空生:即摩诃男拘萨罗,比丘名。在释迦牟尼佛的僧团中,他是弟子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佛陀说法的诗歌。诗中的"佛国土"指的是佛教中所说的佛陀所教导的地方,它遍布于整个宇宙。"徧满十方空"则意味着佛法的广泛传播和影响。
"毘耶金粟老"是指释迦牟尼佛,他是印度的一位伟大导师,被誉为"金粟",因其智慧如金子般闪闪发光,又因其慈悲如粟米般滋养众生。"说法在其中"则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讲解佛法,以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道路。
"彻骨慈悲棒"比喻的是释迦牟尼佛以慈悲和智慧教诲弟子们的精神力量,犹如一根可以击碎一切烦恼、执着的棒子。"当机激箭锋"则是说,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如同精准的箭矢,直指问题核心,使得听众受到深深的触动。
"空生打退鼓"是引用了《金刚经》中的一个典故,当时佛祖说法时,须菩提(又称空生)听了感到惶恐,觉得自己不能理解这么高深的法义,于是马上停止了自己正在敲的鼓,表示自己不敢继续听下去,也不敢显示自己的神通。这也象征着佛祖说法的魅力之大,使得在场的弟子们无不深受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泉州使臣》是南宋诗人释慧空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晚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形势相对稳定,但在东南沿海地区,海上贸易逐渐兴起,与海外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为泉州这座沿海城市带来了繁荣与发展。
在创作《送泉州使臣》时,慧空法师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了解了民间疾苦,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来,他投身于佛教事业,成为了一名高僧。在此期间,他与泉州的一些官员和士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中国对外交往逐渐加强。当时的泉州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前来经商。这些外国商人与当地民众进行友好交流,促进了泉州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泉州使臣肩负着维护国家利益、保护百姓安宁的重任。
慧空法师在为泉州使臣送行时,有感于他们的忠诚与担当,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慧空法师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泉州地区繁荣的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景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