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别离情绪,奈一番好景,一番悲戚。
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
桃李无言,不堪攀折,总是风流客。
东君也自,怪人冷淡踪迹。
花艳草草春工,酒随花意薄,疏狂何益。
除却清风并皓月,脉脉此情谁识。
料得文君,重帘不卷,且等闲消息。
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别的情感,却因美好的风景而更感悲伤。燕子与黄莺的鸣叫,仿佛在告知我们离别已经发生,这是在他乡度过的寒食节。桃花与李花静默不语,承受不住离别的痛苦,如同风流之人感叹命运无常。是春日之神责怪人们的冷淡,还是感到不解?
春天的花和草看似随意生长,酒的滋味也跟随花的意味淡薄,这般的狂态又有何用?只有清风和明月能理解我此刻的心情。估计那美丽女子——卓文君,她不会卷起层层帘幕,只是在等待平淡的消息。而我宁愿归隐,接受真实的关爱。
去完善
释义
1. 别离情绪:指离别时的情感波动。
2. 好景:美好的景色。
3. 悲戚:悲伤的意味。
4. 燕语莺啼:比喻春天鸟儿的叫声。
5. 人乍远:表示距离较远。
6.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扫墓的习俗。
7. 无言:没有说话。
8. 攀折:摘取。
9. 风流客:指喜好风流的人。
10. 东君:司春之神。
11. 怪人:责怪我。
12. 冷淡踪迹:行踪隐秘之意。
13. 花艳草草春工:指花朵艳丽源于春天的力量。
14. 酒随花意薄:饮酒与赏花之间的短暂快感。
15. 疏狂:不拘小节、豪放任性。
16. 何益:有什么用呢。
17. 除却清风并皓月:除了清风和明月。
18. 脉脉此情谁识:默默的感情有谁能够理解呢。
19. 文君:指卓文君,西汉时期才女。
20. 重帘:多层帘幕。
21. 等闲:平常。
22. 消息:音信。
23. 不如归去:表达想要回归田园生活的意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以伤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燕子、莺声、桃李花落等景象,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下片则转而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作者认为只有清风和明月才能理解他的情感,暗含了无人理解的孤独感。同时,他也想象着文君(可能是作者的知己)仍在等待他的消息,似乎也在期待一份真挚的感情。最后一句“不如归去,受他真个怜惜”,则透露出了渴望被理解和关爱的心情。整首词婉转深沉,既有深情厚谊的抒发,又有人生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敦儒的《念奴娇》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创作于北宋末南宋初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政治动荡,战乱频繁。而朱敦儒本人,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曲折。
朱敦儒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明过人,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然而,他在青年时期并没有得到官职,而是选择游历四方,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后来,他在友人的推荐下,进入朝廷任职,但不久后就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谪。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情怀的词作。
朱敦儒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中原地区战火纷飞。朱敦儒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生活困苦,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这首《念奴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他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