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长歌行
桃李得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寒霜从不怜悯世人,转眼间便侵袭了柔弱的蒲柳,象征生命的脆弱。
去完善
释义
蒲柳:一种柔弱植物,常用来比喻衰败或脆弱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自然景象为切入点,通过描绘春天的蓬勃生机与秋季的萧瑟凋零,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引发对人生短暂的反思。前半部分写景抒情,展现出一幅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画面,同时暗含时间飞逝的隐忧;后半部分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功名未立、岁月蹉跎的遗憾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雄浑激昂,情感跌宕起伏,既体现了李白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又融入了深沉的人生哲理。他用“桃李”喻青春,“秋霜”喻衰老,形象生动地传达了珍惜时光的主题。尤其是最后两句“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更是将生命的脆弱与不可逆转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来回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白的中年时期,彼时他虽胸怀大志,却屡遭挫折。在唐代,文人普遍追求功名,李白亦不例外,但他不愿走寻常路,渴望以自己的才华获得皇帝的赏识。然而现实残酷,仕途坎坷,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沉的思考。此诗便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借《长歌行》这一乐府旧题,抒发自己对光阴易逝、功名难就的感慨,以及对青春不再、富贵无常的无奈与悲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