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西园 其二
山家无外营,超然闭幽室。
薄团北窗下,默坐终永日。
炎景忽差池,凉飚动萧瑟。
中林多橘柚,粲粲垂华实。
凭高试裴回,幽兴遽超逸。
云霞散平冈,太白空际出。
禽归杳莫辨,积翠锁深蔚。
吁哉宇宙间,濩落竟一物。
胡为市朝客,终岁浪汩没。
翳吾乐余生,胜事良可诘。
放怀在冥冥,身世两俱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中人家无所求,幽静居室自超脱。
躺在北窗小团上,默默度过漫漫长日。
炎炎烈日忽变凉,微风拂面感萧瑟。
密林之中橘子香,繁茂果实挂枝头。
登高望远心悠远,悠然自得超脱物外。
云卷霞舒现平岗,太白山上天外现。
群鸟归巢无影踪,绿色层叠藏深处。
唉,宇宙之大,万物在其中。
为何恋栈都市喧嚣,终年淹没于红尘。
我喜山林之趣,问人生胜事何止此?
放开胸怀游天地,身心尽皆消融其中。
去完善
释义
1. "山家":指山居人家,这里指诗人自己。
2. "无外营":没有外界经营的事务,即没有名利纷争。
3. "超然":超脱尘世的境地。
4. "闭幽室":关闭幽静的居室,表示远离尘世纷扰。
5. "薄团":一种蒲团,供打坐或休憩用。
6. "北窗下":北窗是古代书香门第的象征,此处表示诗人在高雅的环境中。
7. "默坐终永日":静静地坐着度过一整天,暗示诗人的静心修炼。
8. "炎景":炎热的景象。
9. "差池":形容时间过得快。
10. "凉飚":凉爽的微风。
11. "中林":丛林之中。
12. "橘柚":柑橘类果树,果实黄色,可用于制作果酒。
13. "粲粲":明亮耀眼的样子。
14. "垂华实":结满硕果的景象。
15. "凭高":登高望远。
16. "试裴回":尝试徘徊观望。
17. "幽兴":隐逸之趣。
18. "遽超逸":立刻感受到超脱世俗的乐趣。
19. "云霞散平冈":描述远处的云朵消散于平坦的山脊上。
20. "太白":星名,这里代指太白星,古人认为太白星与秋季有关。
21. "空际出":在空中出现。
22. "禽归杳莫辨":傍晚时分,飞鸟归巢,天空渐渐暗淡,难以分辨飞鸟的身影。
23. "积翠":草木繁茂的绿色。
24. "锁深蔚":笼罩在浓郁的绿色之中。
25. "吁哉":感叹词,表示惊讶或赞叹。
26. "宇宙间":世界上。
27. "濩落":分散、零碎。
28. "竟一物":终究只是一物,意指无论人如何追求名利,最终都会归于尘土。
29. "胡为":为何。
30. "市朝客":指在集市和政治场合奔波的人。
31. "终岁浪汩没":整年都在纷扰中度过。
32. "翳吾":隐藏自我。
33. "乐余生":享受余生的时光。
34. "胜事":美好的事情。
35. "良可诘":实在值得玩味。
36. "放怀":放开胸怀。
37. "在冥冥":形容超脱世俗的境界。
38. "身世两俱失":忘记过去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份和经历。
去完善
赏析
《秋日西园 其二》是释道潜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首联“山家无外营,超然闭幽室”,写出了诗人选择隐居生活,避开纷扰的尘世,心境自然变得宁静。诗人又通过“薄团北窗下,默坐终永日”生动描绘出自己沉浸在这种静逸生活中的情景。颔联“炎景忽差池,凉飚动萧瑟”两句,传达出了秋日的气候特征和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颈联“中林多橘柚,粲粲垂华实”,则通过对满林橘柚硕果累累景象的描绘,体现了大自然赋予生命的力量。
诗人的视野由近及远,他在“凭高试裴回,幽兴遽超逸” 中表现了登临高处时内心的悠然自得之感。接着,“云霞散平冈,太白空际出”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天际,展现出一幅天高地迥的景象。随后,“禽归杳莫辨,积翠锁深蔚”两句,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为深远、辽阔。尾联“吁哉宇宙间,濩落竟一物。胡为市朝客,终岁浪汩没”,让诗人感慨生命的渺小与宇宙的浩渺之间强烈对比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西园 其二》是北宋著名诗僧释道潜(1045-1102)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神宗时期(1067-1085年在位)。
释道潜在这个时期生活困苦,多次游历江南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苏轼,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苏轼欣赏他的才情和才华,时常邀请他参加各种文学活动,两人共同探讨诗歌、书法等艺术。在此过程中,释道潜受到了苏轼的深刻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北宋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江南地区,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和繁荣的商业城市。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纷纷追求个性解放,反对传统的束缚,主张文学艺术要表现个人的真实情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道潜的创作灵感得以迸发,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这首《秋日西园 其二》正是释道潜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诗人以清丽婉约的笔触,展现了秋日西园的美景,同时也传达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首诗充分展示了释道潜的才情和独特的人生感悟,成为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