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越山

标题包含
越山
翠螺簇簇绕湖滨,寒影清磨古鉴尘。 休问冈头望夫石,人间恐有断肠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愚,俗姓陈,字无智,号虚堂,法号释智愚,南宋时期禅宗高僧。他生于1185年,卒于1269年,享年84岁。 释智愚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小山围绕着湖岸,寒冷的影子映在古老的铜镜上。 不用去打听山岗上的望夫石了,人世间恐怕已经有了痛苦断肠的人。
去完善
释义
《越山》:该诗为南宋诗人释智愚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越山"在诗句中应指浙江一带的越岭山脉。 注释: 1. 翠螺簇簇:形容山峦重叠的形象。翠螺:本指女子盘起的发髻,这里借指山峦起伏的形状。簇簇:聚集、重叠之意。 2. 寒影清磨古鉴尘:表达湖面波光粼粼,如镜子般倒映出周围的景象。寒影:指湖面的波光倒影;清磨:用“磨镜”一词的寓意来形容湖水清澈如明镜;古鉴尘:代指周围景物的倒影。 3. 休问冈头望夫石:在山上看到远处的“望夫石”,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常出现的主题,象征着女子对离家在外亲人的守望之情。休问:不用询问。冈头:山脊、山头。望夫石:古代传说有一女子盼望出征的丈夫归来,因望眼欲穿化为石头,后被用来象征思妇盼归的心情。 4. 人间恐有断肠人:感慨世间有着很多痛苦离别的人。人间:泛指社会或人世间。恐有:表示担忧可能存在。断肠人:表示极度悲痛之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湖光山色、山水相依的美景,诗人通过“翠螺”、“寒影”等词句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同时,诗人用“古鉴尘”这一意象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现实的思考,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诗人提到了“望夫石”和“断肠人”两个形象,分别代表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悲痛欲绝的思念。通过对这两个形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时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感悟人生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越山》是南宋著名诗僧释智愚的一首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45年,正值南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心怀忧国忧民之情,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和爱国情怀。 释智愚作为一位出家的僧人,他在当时的佛教文化氛围中成长,受到了佛家思想的熏陶。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南宋末年这个特殊时期,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繁荣的期盼。 与此同时,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也值得关注。当时金国势力强大,对南宋形成巨大压力。南宋朝廷内部腐朽不堪,政治腐败严重。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诗人以他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南宋末年的历史画卷,表达了民众的心声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之,《越山》这首诗是在南宋末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诗人释智愚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时代背景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思想,也体现了南宋末年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现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