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画像二首·其二
少陵诗瘦平生苦,太白才高一醉间。
投得江心波底月,却归天上玉京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杜甫的诗充满了艰辛困苦,而李白的才华在醉意之间得到了展现。他们投入江心的月亮,却又回到了天上的仙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少陵:这里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因其晚年居于少陵,故称其为“少陵”。
2. 诗瘦:形容杜甫诗歌文辞精炼,内涵丰富。
3. 太白:这里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因其字太白而得名。
4. 高一醉:形容李白的才情横溢,如同醉酒后的挥洒自如。
5. 江心波底月:比喻李白对世事的潇洒态度,犹如水中的月亮,不受尘世纷扰。
6. 玉京仙:指天上的仙人,这里借喻李白如神仙一般飘逸超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杜甫和李白的形象对比来展现两位诗人的特色。前句“少陵诗瘦平生苦”描述了杜甫的诗风格沉郁顿挫,语言朴实无华,其人生也充满了苦难。而“太白才高一醉间”则凸显出李白的天才横溢和豪放不羁,他以酒为媒,挥洒自如地表达心中的豪情壮志。
后两句“投得江心波底月,却归天上玉京仙”中,"江心波底月"代表李白的人间形象,即使被投入江湖的深处,也能借助酒的神奇力量找到回归天上的路,成为九天之上的仙人。这里以月为象征,寓含着诗人李白虽处江湖之间,却心系天地,永志不忘高远的志向与豪迈的胸怀。整首诗赞美了李白的豪放才能和卓越成就,同时也隐喻了他的悲剧命运,令人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太白画像二首·其二》是南宋文学家周紫芝所创作的诗歌,用以缅怀和赞美唐代诗人李白的风采与才情。此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年至1200年)。
在当时的南宋,文人墨客对前朝盛唐的辉煌盛世有着深厚的敬仰和怀念。李白作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和高远豁达的人生态度备受赞誉。因此,周紫芝在他的诗篇中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描绘了李白的形象,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深深向往。
在创作这首诗时,周紫芝本人正值壮年,虽然生活较为安定,但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并不乐观。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一隅,疆土狭小,国力衰微。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紫芝仍然保持了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卓越的才华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期盼和对先贤的崇敬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