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二首
鱼跳须过龙门,虎骤不从兔径。
上士闻道勤行,岂以难能为病。
固守满堂之珍,肯使如瓶之罄。
对境一念不萌,应缘六根皆净。
刚克本自沉潜,动直先由专静。
达理必明其权,尽性以至於命。
鼎中水腾火降,煤田阴衰阳盛。
神功妙合虚无,天光潜发泰定。
岂惟出尘离俗,更可超凡入圣。
自怜末学多方,未得大中至正。
莫知斡运帝车,宁解执持坤柄。
丹经苦阅残编,素发羞看明镜。
要求直截真机,速了圆明正性。
何妨万两金成,已是一生事竟。
至言今许发蒙,三沐三薰谛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鱼儿要跳过龙门才能成龙,老虎奔跑不会选择兔子的小路。优秀的学者听到道理会努力实践,怎么会把困难当作问题呢?把满屋子的珍宝守住,怎能让它像瓶子一样空空如也?面对各种境遇时心中没有杂念,顺应各种因缘而内心清净。刚烈的性格源自内心的深沉沉静,行动直爽源于专注宁静。理解道理必然要明确其中的奥妙,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实现生命的价值。炉中的水火共舞,煤炭在地下的阴阳平衡。神奇的力量巧妙地将虚实相融,自然界的光明逐渐显现。这不仅可以让你超脱世俗的烦恼,更能帮助你达到更高的境界。我悲哀地发现自己虽然学识渊博,却未能掌握中庸之道。我不懂得运转人生的航船,也不知道如何紧握命运的钥匙。我经常阅读晦涩的道教经文,看到自己的白发在镜子里感到羞愧。现在我要寻求直接的真理,尽快完成我圆满明亮的本性。拥有一生的事务得以完成,又何妨用万两黄金来实现这个目标呢?现在我允许揭开至高的秘诀,请你们三次沐浴和熏香后认真倾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龙门:古代中国陕西省韩城县龙门山渡口,后来比喻科举考试或事业的艰难之处。
2. 上士:指道德修养高尚的人。
3. 勤行:努力实行。
4. 以...为病:把...当作问题或困难。
5. 满堂之珍:指十分珍贵的东西。
6. 如瓶之罄:像瓶子里的酒喝完一样,意思是珍惜并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7. 对境:面对各种环境和情况。
8. 一念不萌:形容心念平静不起波澜。
9. 六根:佛教用语,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
10. 刚克:刚毅果断。
11. 动直:行动正直。
12. 专静:专心致志、宁静致远的心态。
13. 权:通"权衡",权衡利弊得失。
14. 尽性以至於命:指充分发挥人的天性,以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15. 鼎中水腾火降:描述炼丹的过程,水代表阴性元素,火代表阳性元素,通过炼丹使得阴阳平衡。
16. 煤田阴衰阳盛:煤矿开采时,地下煤炭资源会逐渐减少,地面上阳气就会旺盛。
17. 泰定:身心达到安定的状态。
18. 出尘离俗:超越世俗的烦恼和困扰。
19. 超凡入圣:超越了凡人的境界,进入了圣贤的境地。
20. 中: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21. 至正:最纯正的道理。
22. 斡运帝车:比喻掌握天地运转的规律。
23. 执持坤柄:掌握了大地之力。
24. 丹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25. 素发:白色的头发,代指老年。
26. 明镜:明亮的镜子,这里代指对自己的反省和审视。
27. 真机:真理的核心要点。
28. 圆明正性:圆满明亮,正确不变的天性。
29. 万两金成:比喻积累了丰富的财富和经验。
30. 至言:深刻的言论。
31. 三沐三薰:三次沐浴熏香,表示虔诚的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诗人借用“鱼跳龙门”的意象,表达了勤奋修行的重要性,并强调坚定信仰、克服困境、矢志不渝的精神。同时,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表达出在物质追求之外,更应关注精神世界的修炼和提升,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和二首》是南宋诗人郭印于绍熙五年(1194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抒发了诗人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追求精神超脱、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定信念。在这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郭印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人生态度写下了这两首诗。
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北方的金国势力日渐壮大,对南宋形成威胁,使得国内局势紧张。而南宋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日益加剧,权臣韩侂胄当政,排挤贤能,国家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怀有忧虑与无奈。郭印作为一代爱国文人,深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浮沉,为此他满怀悲愤地写下这些诗篇,以此来抒发心中的忧国之情。
郭印本人的命运也十分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脱颖而出。面对现实的无奈,他选择了漫游山水之间,以诗书为伴,过起了隐居生活。这一时期,郭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安危。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促使他创作了许多揭露现实、关怀民生的诗篇,如《再和二首》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