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七首 其七
堪笑当年陆大夫,独夸身外更无余。
不因指出花如梦,争得双眸翳尽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啊,当年的陆大夫,只能孤芳自赏却再也无法发现其他的美了。要不是他指出了花儿如同梦境般短暂易逝的本质,我们又能如何从心灵的迷雾中挣脱出来呢?
去完善
释义
《颂古十七首·其七》注释:
1. "堪笑":可以笑。表示对某事物或人的讥讽或嘲笑。
2. "当年陆大夫":指宋代著名学者陆象山,字子静,号象山翁。曾任国子监祭酒、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他以博学闻名于世,晚年辞官回乡,讲学授徒,开创了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象山学派。
3. "独夸":独自炫耀,自我标榜。
4. "身外":身外之物,指功名、富贵等外在的物质追求。
5. "更无余":别无他物。表示除了身外之物,再无其他。
6. "因":因为。
7. "指出":指明。
8. "花如梦":形容美好的事物如梦境般虚幻。
9. "争得":怎得,怎能获得。
10. "双眸翳尽除":双眼的疾病完全消除。"翳",眼病,这里指眼睛的疾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鼎需的《颂古十七首 其七》,主题是关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提到了陆大夫(即东汉著名的医学家陆贾),他以医术精湛而著称,但对于人生,他的看法却显得狭隘,只关注身体的健康,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人的生命并非只是肉体存在,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充实和满足。就像花朵一样,虽然美丽,但终究会凋谢,只有梦幻般的美好回忆留存心间。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过于执着于物质的追求,而是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双眼免受蒙蔽,看到更加真实的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十七首 其七》是南宋诗人释鼎需创作的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7年前后,这是宋朝中期的一段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宋金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而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和贪官污吏的横行霸道,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释鼎需作为一名出家人,虽然身在空门,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他用诗歌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释鼎需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他以屈原自比,表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他希望在乱世中能有明君出现,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