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无月与伸仲饮书斋书呈伸仲
我生不如意,十事常七八。
穷巷属中秋,乃有长者辙。
相逢急呼酒,坐待盛满月。
那知天所閟,不吐冰轮洁。
王孙神肤清,与月真莫逆。
牛渚舫中人,武昌楼上客。
千古明月句,腹中无一阙。
我穷輙相累,昏灯照愁绝。
窗蕉响疏雨,杯负琉璃滑。
岂无仍圆夜,又恐间何阔。
呼童歌呜呜,一笑助耳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的命运多舛,十件事里常有七八件不如人意。在这僻静的小巷度过中秋节,却得到了高人的关照。相逢时刻就急忙呼酒,坐着等待满月。哪知道天意难测,月亮不肯露出那洁净如冰轮的面庞。王孙贵族精神矍铄,与月光相得益彰。牛渚游船上的旅客,武昌高楼里的过客。千载难逢的明月之景,心中竟无一佳句。我一贫如洗就要被拖累,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无尽的忧愁。窗外的蕉叶在稀疏的雨声中颤动,酒杯上泛着琉璃般的光泽。难道没有下一次圆满的夜晚吗?又害怕时间相隔得如此遥远。呼唤童子歌唱,大笑中助我耳朵发热。
去完善
释义
1. 《中秋无月与伸仲饮书斋书呈伸仲》:这是北宋诗人葛胜仲的一首诗歌,表达在中秋夜晚没有月亮的情景下,与朋友共饮,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2. “我生不如意,十事常七八”: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人生的不如意,许多事情往往只能做到七八成。
3. “穷巷属中秋”:指作者的住处在一个贫困的巷子,恰好遇上中秋佳节。
4. “长者辙”:指尊贵的客人来访。
5. “相逢急呼酒”:指一见到尊贵的客人就立刻邀请他们喝酒。
6. “盛满月”:指中秋佳节时明亮的月亮。
7. “那知天所閟”:这句诗的意思是没想到这天上的月亮不肯露出来。
8. “冰轮洁”:形容月亮明亮洁白。
9. “王孙神肤清”:这里比喻伸仲有着高洁的品质。
10. “牛渚舫中人,武昌楼上客”:这两句诗引用古代的故事,描绘伸仲品行高雅的形象。
11. “千古明月句”:指古往今来描写明月的诗句。
12. “无一阙”:这里表示自己对这些诗句都很熟悉,能随口诵出。
13. “我穷辄相累”:指自己因为贫穷而经常打扰到别人。
14. “昏灯照愁绝”:形容灯光昏暗,照应着无法消除的忧愁。
15. “窗蕉响疏雨”:指窗外的芭蕉树在稀疏的雨中发出声响。
16. “杯负琉璃滑”:这句诗描述了杯子的光滑度如同琉璃一般。
17. “岂无仍圆夜”:这句诗表示不是每年都看不到满月的。
18. “又恐间何阔”:指担心今后很长时间内无法再相聚。
19. “呼呼”:这里形容风吹动的声音。
20. “耳热”:指饮酒过量导致耳朵发热。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诗人葛胜仲在中秋时节与朋友伸仲一起饮酒畅谈时的作品。诗人在诗中表达了生活不如意的苦闷情绪,但也因此更加珍视与友人的相聚时刻。中秋本是团圆之日,然而天空却无月亮,让诗人感到遗憾和无奈。尽管如此,诗人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真挚情感。他借助于中秋节的典故,如“王孙”、“牛渚”等,表达了他们对古人明月的怀念之情。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室内昏暗的环境以及窗外疏雨的声响,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哀愁的氛围。然而,正是这种氛围反衬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呼唤童子唱起悲伤的歌,以此让心情得到缓解,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中秋无月为背景,通过描述诗人的心境和与友人的相聚情景,表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时值中秋节期间,由于天气原因,本应明亮的圆月并未出现。这天晚上,葛胜仲在书斋里与友人伸仲共饮。出于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怀念,他挥毫写下了这首《中秋无月与伸仲饮书斋书呈伸仲》。
葛胜仲(1072-1144)是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在仕途中起伏跌宕,历任州郡、中央官员。在此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兴盛。然而在这首诗所描述的中秋节,天公不作美,并无明月相伴。
这一情况激发了诗人内心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他与友人伸仲共同欣赏着书斋中的文学瑰宝,品味美酒佳肴。这首诗成为二人友情的一份见证,也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寄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