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耿处士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樽离别的酒尚未喝完,就要匆匆道别。万水千山的路途漫长,独乘孤舟需要几个月才能抵达目的地。沿途风景宁静,秋天的景色在平原上显得分外美丽。夜幕降临,风吹动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那个远在他乡的游子,仍然没有回到家乡,人们都在谈论他的淡泊功名。

去完善
释义
1. 送:这里是送别之意。
2. 耿处士:贾岛的友人,这里指的是他准备离别的对象。
3. 一瓶离别酒:指斟满一杯告别酒。
4. 行:出发,离去。
5. 万水千山:形容路途遥远、曲折。
6. 孤舟:指孤独的船。
7. 月程:月数的路程,表示行程时间长。
8. 川原:山川与原野。
9. 秋色:秋天的景色。
10. 静:宁静,安静。
11. 芦苇:一种常见的植物。
12. 晚风:晚上的风。
13. 鸣:发出声音。
14. 迢递:遥远的样子。
15. 不归客:指离家远行的旅人。
16. 虚隐名:虚假的隐居名声。

去完善
赏析
《送耿处士》是一首描绘离别的诗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感慨和对友人的诚挚祝福。在整首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离别的情景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临别时饮酒的场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则预示着友人即将踏上漫长的旅程,而诗人则在心中默默祈祷他一路顺风。
接下来的“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诗人以宁静的川原和摇曳的芦苇为背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象。这不仅是诗人在向友人告别,也是对他的一种寄托,希望他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像眼前的景色一样平静而美好。
最后两句“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则是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虽然友人已经离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浮现在诗人的脑海中。同时,诗人也希望友人在外面能够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贾岛的《送耿处士》这首古诗,创作于唐朝晚期,具体年份尚无明确记载。在那个时候,贾岛正处于他人生的一个低潮期。由于他直言不讳的性格和不合时宜的诗风,他一直未能在官场上有所建树,甚至曾一度被贬谪为庶民。然而,这种困苦的生活并没有消磨他的锐气和才情,反而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复杂,从而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贾岛所处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衰败的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等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尽管现实环境恶劣,但文人墨客们仍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们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贾岛正是其中的一员。
在这样的背景下,贾岛写下了《送耿处士》这首诗。诗中表达了对朋友耿处士的深厚友谊和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这首诗既展现了贾岛真挚的情感和人格魅力,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共同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