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上韵州方检详,时有节制之命)
惨淡望京阙,慷慨梦天山。引杯中夜看剑,壮气刷幽燕。鼍鼓满天催曙,画角连云啸月,吹断戍瓶烟。犀角赤兔马,虎帐绿熊毡。
仗汉节,伸大义,伐可汗。青冥更下斧钺,赤子要君安。铁骑千君观猎,宫样十眉环座,礕礰听鸣弦。莫厌兜鍪冷,归去又貂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怀惆怅望向京城,雄心壮志梦游天山。晚上把酒夜夜不忘剑,一股豪情涌入心田。那锣鼓喧天仿佛在催促曙光到来,号角连天如向月亮呼唤,这气氛让人心跳加速。手中握着犀角指挥战斗,坐骑是赤兔马,军帐上覆着绿色熊皮。
手握汉朝的使节,宣扬正义,攻打可汗。天空中星辰仿佛也闻声加入,如同斧头一般降落。我为了百姓安宁,一路征战。看到上千的铁骑观猎,如花似玉的佳人们围绕在周围。这场景就像是清脆的琴声一样让人陶醉。不要嫌盔甲冰冷,披星戴月地出征,归来时再获荣耀。

去完善
释义
1. 望京阙:指望向京都。京阙,古代皇帝居住的都城。这里指的是南宋的临安(今杭州)。
2. 惨淡:心情忧郁,面容沮丧的样子。
3. 慷慨:激昂慷慨,情绪热烈。
4. 梦天山:梦到祖国的天山地区,希望收复失地。
5. 引杯中夜看剑:夜晚举杯,展示自己的宝剑,以此表达收复失地的决心。
6. 鼍鼓:鳄鱼皮制成的鼓,声音洪亮,用于军中鼓舞士气。
7. 催曙:催促太阳升起,即天明。
8. 画角:古代的号角,声调高亢。
9. 戍瓶烟:士兵戍守边疆时用以取暖的火盆,发出的烟雾。
10. 犀角赤兔马:形容英勇的武士与骏马。犀角,武士头盔上的装饰;赤兔马,红色的骏马。
11. 虎帐绿熊毡:比喻勇士们布置在边境营地中的帐篷。
12. 仗汉节:借助汉朝使者的身份。汉节,汉代使者所持的符节,代表朝廷使命。
13. 伸大义:伸张正义,主张收复失地。
14. 伐可汗:攻打金朝的可汗(首领)。
15. 青冥:天空。
16. 斧钺:兵器,象征军事权力。
17. 赤子要君安:意思是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赤子,普通百姓;要君安,要求皇帝实现国家安定。
18. 铁骑千君观猎:众多骑兵共同狩猎,展示军事实力。
19. 宫样十眉环座:描绘皇家美女环绕在君主身边的景象。
20. 璧礰听鸣弦:以玉璧相击发出的清脆声音来欣赏美妙的音乐。
21. 莫厌兜鍪冷:不要嫌弃头盔冰冷,意指勇敢面对战场的艰苦。
22. 归去又貂蝉:胜利归来后享受荣誉和富贵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起句描绘了作者满怀激情地仰望京城,表达了其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接着以“望”为线索,展现了夜间观剑、战争氛围浓烈的画面。而此词巧妙地将白天与黑夜的紧张气氛融合在一起,展示出作者无尽的战意和一腔赤诚。
随后,全词通过描绘战场上的鼍鼓、画角、犀角赤兔马等景象,进一步强化了战斗场面的生动性,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此外,“仗汉节”三句则展示了将士们决心为百姓安宁而行正义之举的精神风貌。
整首词不仅塑造了一个英勇威武的英雄形象,还寄寓着作者对国家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百姓福祉的深深关怀。结尾两句借“莫厌兜鍪冷,归去又貂蝉”道出成功之后的光荣归宿,深化了词的主题,使本词更加富有哲理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宋代著名词人严仁的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197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北方国土丧失,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在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深感山河破碎,家国之痛。
严仁在这段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原本是一位胸怀壮志的文臣,却因直言敢谏而触怒了权臣韩侂胄,被贬谪至江西一带。在此艰难时世,他与志同道合的友人方祥,相互激励、安慰,共同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忧国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