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蚩
氓之蚩蚩不足数,四月五月蒙松雨。
闭门县榻二十年,不见孺子与文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平民百姓多愚昧,四五月间常阴雨。
闭门静卧二十载,未曾见过贤达人。
去完善
释义
1. 蚩蚩:无知的样子;指普通百姓。
2. 氓:指平民百姓。
3. 四月五月:即春夏之际。
4. 蒙松雨:连绵细雨。
5. 闭门县榻:形容幽居独处的生活状态。
6. 孺子:指小孩子。这里指的是才能出众的年轻人。
7. 文举:指文人学士。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蚩蚩》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李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世纪,即北宋初期。
这个时期的李廌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和人生哲理。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特别是诗歌领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苏轼、黄庭坚等,他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的思想观念影响了当时的文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廌受到了他们的启发,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
《蚩蚩》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蚩蚩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世间庸碌之人的讽刺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他用独特的视角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同时也传达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