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门客李秀才赴省试
伤思易子闻前戒,务学求师是至言。
岂有车鱼延上客,欲将诗礼示诸孙。
青衿散后人千里,黄菊开时酒一尊。
壮岁雄图当自勉,未应长啸入苏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念孩子多小心,努力学习尊师重道要牢记。
难道有车鱼等佳肴,只愿把诗书礼仪传授给子孙。
读书努力不懈怠,等黄菊盛开饮酒助兴。
豪情壮志要自强不息,不应沉溺于哀思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伤思易子闻前戒:伤思,伤感的思绪;易子,交换孩子;前戒,以前的告诫。这句意思是,感伤的思绪容易让人想起古人交换孩子的故事,那是一个告诫。
2. 务学求师是至言:务学,致力于学习;求师,寻找老师请教;至言,最好的建议。这句意思是,努力学习并寻求良师的指导是最好的建议。
3. 岂有车鱼延上客:车鱼,指求取功名;延,邀请;上客,尊贵的客人。这句意思是,难道只是为了求取功名而邀请尊贵的客人吗?
4. 欲将诗礼示诸孙:欲,想要;将,把;诗礼,诗书礼仪;示,展示;诸孙,子孙们。这句意思是,想要把诗书礼仪的教诲展示给子孙们。
5. 青衿散后人千里:青衿,古代读书人的服装;散,分别;后,后面;人千里,相隔千里的人。这句意思是,身穿青衿的读书人分离之后,与相隔千里的人产生了距离。
6. 黄菊开时酒一尊:黄菊,黄色的菊花;开时,开花的时候;酒一尊,倒一杯酒。这句意思是,在黄色的菊花盛开的时节,可以倒一杯酒欣赏。
7. 壮岁雄图当自勉:壮岁,壮年时期;雄图,宏伟的计划;当,应该;自勉,自我勉励。这句意思是,在壮年期应该为实现宏伟计划而努力自我勉励。
8. 未应长啸入苏门:未应,不应该;长啸,大声呼喊;入苏门,进入苏轼的门下。这句意思是,不应该大声呼喊而轻易地投入苏轼的门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祝愿门生李秀才赴京省试能够取得佳绩的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学问、老师、车马、诗礼的重视,以及对士人学子的关心。此外,诗人还在勉励李秀才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不要过于依赖他人。这首诗歌不仅赞美了学问的价值,也鼓励了学子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门客李秀才赴省试》是北宋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37年,即北宋仁宗景祐四年。在这首诗创作的时候,韩维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好评。
在那个时候,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成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省试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指的是在京城以外的各省份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李秀才就是韩维的门客,他即将参加省试,以求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个时期的中国,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科举考试制度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过于注重形式、形式主义严重等。这也为诗人在创作这首送别诗时提供了丰富的时代背景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