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钱顗见赠入学听讲
文翁治蜀泽民深,赣守无堪愧士林。
长育务先庠序教,讲磨思见圣贤心。
今兹未肯孤毫善,学者尤宜念寸阴。
三百余篇金石奏,席间愿听得遗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文翁:西汉时期的儒生,曾任蜀郡太守,推行文教,建立学校,传授文化,使蜀地文风大振。
2. 治蜀:治理蜀地。此处指文翁对蜀地的治理。
3. 泽民深:指文翁的德政深得民心。
4. 赣守:指当时江西的地方长官。此处作者自指。
5. 无堪:指没有才能。
6. 愧士林:在知识分子中感到羞愧。
7. 长育:培养教育。
8. 务先:一定要把...放在前面。
9. 庠序教:指学校教育。
10. 讲磨:研究探讨。
11. 圣贤心:古代圣贤的思想观念。
12. 孤毫善:此处指文章写得不够好。
13. 念寸阴:珍惜时间。
14. 三百余篇:指孔子弟子颜渊作《问孝》、《问仁》等关于孔子的言行记录共30篇。
15. 金石奏:指孔子的教诲如金石之声,流传后世。
16. 愿听:希望听到。
17. 遗音:遗留的声音,此处指孔子的教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抃写给他的朋友钱顗的一首答诗。诗中提到了文翁和赣守两位历史人物,通过对比二人的政绩,表达了诗人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同时,诗中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的见解,强调了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化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示希望能够在学术交流中找到知音,共同探讨学问。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教育的热情和对于知识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钱顗见赠入学听讲》是宋朝诗人赵抃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文人墨客纷纷追求功名,求学之风盛行。
赵抃在这个时期的经历非常丰富,他曾担任过御史、尚书等职位,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较深的了解。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于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求学的艰辛和竞争激烈的现象。
在赵抃所处的时代,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士人阶层对功名的追求非常热衷。然而,这个时期的科举考试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徇私舞弊、录取不公等问题。这使得许多有志向的学子在求学道路上充满艰辛,需要在学业和名利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总的来说,这首《次韵钱顗见赠入学听讲》反映了赵抃对于学习的态度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和学问的热爱,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求学的艰辛和竞争激烈的现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