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郑琰登睦州高峰塔
旧迹蒙君丽句夸,昔同峰顶蹑云霞。
逢秋谒寺留诗笔,薄暮归鞍照月华。
旋酌香醪浮瓮蚁,鬭烹新茗满瓯花。
心余更作儒官会,帐内诸生拥绛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感谢您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我过去的足迹,回想当年一起登上山峰,如同踩在云彩之上。秋天时拜访寺庙留下诗篇,傍晚时分骑马回家,月亮的光芒洒在身上。品尝着家中自酿的美酒,与新茶共同欣赏那杯中的花朵。内心还想着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学问,他们身着红色的长袍在帐内聆听教诲。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指依照别人所作的诗词的韵脚和内容作诗或填词。
2. 郑琰: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3. 睦州: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始建于东汉年间。
4. 高峰塔:位于睦州的一座塔,具体信息未详。
5. 旧迹:指睦州高峰塔的历史遗迹。
6. 丽句:指优美的诗句。
7. 昔日:指过去的时光。
8. 峰顶:指山峰的最高处。
9. 蹑:攀登。
10. 谒寺:拜访寺庙。
11. 诗笔:写诗的灵感。
12. 薄暮:傍晚时分。
13. 归鞍:回家的马匹。
14. 月华:月光。
15. 旋酌:立刻斟酒。
16. 香醪:美酒。
17. 瓮蚁:形容酒的味道醇厚。
18. 鬭烹:竞相烹饪。
19. 新茗:新茶。
20. 瓯花:指茶汤上的泡沫。
21. 心余:心中还有余力。
22. 更作:继续做。
23. 儒官:儒家学者。
24. 帐内:指教室内部。
25. 诸生:众学生。
26. 拥绛纱:形容学生们聚集在一起。
去完善
赏析
赵抃的这首《次韵郑琰登睦州高峰塔》抒发了作者与友人一起登临高峰塔、游览寺庙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之情。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峰顶的壮丽景色以及夜晚的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壮美的氛围。诗人借助于对香醪、瓮蚁、新茗等美食的描述,表达出与朋友共度欢乐时光的喜悦。最后,作者以“心余更作儒官会,帐内诸生拥绛纱”的诗句收尾,体现了作为老师的责任与担当,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郑琰登睦州高峰塔》是宋代诗人赵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初期,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赵抃正担任地方官员,负责治理睦州(今浙江省杭州市)。他在这里结识了文人墨客郑琰,两人在闲暇之余共同游览了睦州的高峰塔。塔位于山顶,视野开阔,可俯瞰整个睦州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南宋初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结交朋友、游山玩水,以抒发胸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抃与郑琰一同登上了高峰塔,欣赏美景,即兴赋诗。赵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