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洞庭古寺壁间韵
六月湖天凛似秋,曾凭樯燕小迟留。
苍崖偃蹇浮屠古,白壁淋漓醉墨流。
吹浪鱼龙供客戏,乘槎牛斗得天游。
一声帝子云璈曲,家在蓬壶碧玉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六月湖面如秋天般寒冷,依靠船樯的燕子也驻足观望。
古老的寺庙坐落在悬崖峭壁上,壁画上的醉墨仿佛在流淌。
波涛中的鱼龙迎客起舞,乘坐木筏可以探访天上的牛斗星。
突然传来一曲仙女弹奏的音乐,原来是在仙境般的楼阁里。
去完善
释义
《和洞庭古寺壁间韵》注释:
1. 六月湖天:指六月洞庭湖边的景色。
2. 凛似秋:形容湖面广阔而平静,给人以秋天的感觉。
3. 曾凭樯燕:曾经依靠在船桅上的燕子。这里用来描绘作者在湖边的情景。
4. 小迟留:稍微停留了一会儿。
5. 苍崖:青翠的山崖。
6. 偃蹇:形容山势陡峭。
7. 浮屠:佛教塔,这里指古寺。
8. 白壁:白色的墙壁。
9. 淋漓醉墨流:形容墙上题诗的墨迹仿佛在流动。
10. 吹浪鱼龙:描述湖中的鱼跃出水面,好像在表演节目。
11. 乘槎牛斗:指乘坐木筏,欣赏天上的星辰。槎,木筏;牛斗,即牛郎织女星。
12. 天游:在天空中遨游。
13. 帝子云璈曲:指美妙的天籁之音。
14. 家在蓬壶碧玉楼:传说中的仙人居所,这里指湖边的寺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和洞庭古寺壁间韵》表达了诗人在夏季洞庭湖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在六月炎热的湖天之下,诗人如同找到一处清凉之地,心情愉悦,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诗中的"苍崖偃蹇浮屠古,白壁淋漓醉墨流"描绘了洞庭古寺的景色,凸显出寺庙的古老与神秘,也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畏之情。
此外,"吹浪鱼龙供客戏,乘槎牛斗得天游"描述了洞庭湖上渔民的捕鱼景象以及遨游天际的壮丽景观。这首诗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热爱,结尾"一声帝子云璈曲,家在蓬壶碧玉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明了他渴望能够过上与世无争、无忧无虑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洞庭古寺壁间韵》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廖行之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公元1167年至1204年之间,这是南宋时期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由于北方金国的入侵,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文人墨客也纷纷加入到抗金救国的行列之中。
廖行之是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一些地方官员,但因为正直廉洁,不愿与权臣奸佞同流合污,所以屡遭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文才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的国家政治较为腐朽,朝政被权臣、宦官把持,皇帝昏庸无能,导致国势日衰。然而,民间却涌动着一股爱国力量,许多文人墨客都投身于抗金救国的大业中,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在这种背景下,廖行之的诗歌作品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