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峡
山木无端又一秋,夕阳和影上扁舟。
旧时十二峰前路,惟是猿声共客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间的树木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秋天,夕阳西下,阳光与影子倒映在河中的小船上。回想以前曾经走过的那十二座山峰前的路,如今只剩下猴子的啼声陪伴着我这游子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巫山:位于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长江流经其处形成的峡谷被称为“巫峡”。古人视之为神仙的居所,产生了许多传说。
2. 无端:没有原因,无缘无故。这里用来形容山的苍老。
3. 扁舟:小船,轻便的小舟。扁,小;扁舟,小舟,也有说法指无底的独木舟。
4. 十二峰:指的是巫山附近的十二座山峰,如望霞、翠屏等。因苏轼曾写有《巫山赋》描绘过这些山峰而被后世所熟悉。
去完善
赏析
《巫山峡》是一首描绘山峡景色的诗。诗人以秋天的山木、夕阳和影以及山峡中的猿声为素材,展示了自然景色中蕴含的深深愁绪。
首句“山木无端又一秋”,写的是自然界的变化。无端,即无缘无故地;一秋,表示一个季节。整句意味着山林又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一个秋天,时光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让人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无情。
第二句“夕阳和影上扁舟”,描绘的是日落的景象。夕阳,即将落下的太阳;和影,指倒映在水中的影子。扁舟,小船。这句诗意味着在太阳将要落下的时候,阳光的余晖洒在小船上,倒映在水面的影子显得格外宁静。这一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时光的静谧和美好。
第三句“旧时十二峰前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旧时,指的是过去的时间;十二峰,指巫山的十二座山峰。前路,前方的路。这句诗意味着诗人想起了昔日曾走过的巫山十二峰,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惟是猿声共客愁”,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猿声,指猿猴的叫声;共,共同;客愁,游子的忧愁。这句诗意味着诗人此刻的愁绪与山峡中的猿声交织在一起,更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巫山峡》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描绘三峡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苏泂本人则是一位生活于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主要反映了当时的民生、自然风光以及社会现象等。
在《巫山峡》这首诗中,苏泂通过对巫山峡的描绘,展现了三峡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他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泂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