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老致庐山茶
枉作江南半世人,安知五老不吾嗔。
自参茶壑风烟美,略识庐山面目真。
涧汲每思佳客共,云眠谁谓老师贫。
秋崖只有诗如此,回向山灵报答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这一生在江南虚度,又怎知那五老峰的仙人是否对我有怨怒。
自然参透了茶壑的风情美好,才能领略庐山的真实面貌。
我总在想能与佳客一起在山涧中汲水品茗,谁会认为我的老师是贫穷的呢?
秋崖的诗也只能表达这些情感,期待能够向山灵报以春光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性老:南宋诗人方岳的字。
2.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胜地。
3. 五老:指庐山东南的五老峰。
4.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等地。
5. 自参茶壑风烟美:这里指作者亲自领略了茶叶产区的美丽风光。
6. 略识庐山面目真:这里用“庐山”比喻事物本质的真实面貌。
7. 涧汲:在山涧中取水。
8. 云眠:在云端休憩。
9. 秋崖:指作者的笔名或字号。
10. 山灵:山神,这里借指庐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性老致庐山茶”,表达了诗人对方岳对自己的期许和对庐山的向往。首句“枉作江南半世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江南地区半生沉浮的感慨。接下来的“安知五老不吾嗔”则是对自己未能尽早了解庐山茶的遗憾。诗人通过参禅茶山的风烟之美和领略庐山真面目来表达自己的领悟与感悟。在接下来的“涧汲每思佳客共,云眠谁谓老师贫”中,诗人表达了对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渴望以及对自己处境的自嘲。最后两句“秋崖只有诗如此,回向山灵报答春”,则是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谦虚表述,并希望能借助诗歌回报给山灵的美好春天。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反思,又蕴含了开阔的视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性老致庐山茶》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方岳生活在这一时期,他历任县令、州官等地方职务,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南宋淳祐年间,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庐山茶园的茶叶质量上乘,深受人们喜爱。方岳作为一位文人雅士,喜欢品茶、吟诗,他的诗歌作品多与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致有关。在这一时期,方岳的生活相对安定,但他仍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大事。这首《性老致庐山茶》就是他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庐山茶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