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辞 其二
宸谟先自治,邻壤憺威棱。
翼翼慈宁殿,峩峩永祐陵。
朔南兼复冒,遐迩悉丰登。
阴德顺阳报,真人嗣中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可以立刻为您将此古文翻译成优雅的现代白话文:“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让邻国敬畏你的威严。在慈宁殿中严谨地行事,永远守护着永祐陵。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要兼顾,远近都要丰收。这就像是阴德顺应阳报,真正的领导人可以使得国家中兴。”
去完善
释义
1. "宸谟":指帝王的谋略。
2. "自治":指治理国家,安定内部。
3. "邻壤憺威棱":指邻国因为天子的威严而不敢侵犯。
4. "翼翼":形容宫殿宏伟壮观。
5. "慈宁殿":古代皇帝的居所。
6. "峩峩":形容山势雄伟。
7. "永祐陵":帝王的陵墓。
8. "朔南":北方和南方。
9. "复冒":因庄稼长势好而露出地面。
10. "遐迩":远和近,泛指各地。
11. "丰登":丰收。
12. "阴德":暗暗做好事的行为。
13. "顺阳报":顺应天命得到好报。
14. "真人":天子。
15. "嗣中兴":继承复兴大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的英勇事迹。首联表达了皇帝治理国家的智慧和威严;颔联描绘了慈宁殿的壮丽景象和永恒的天子之墓;颈联展现了皇帝统治下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尾联则强调了皇帝积累的阴德和真人的传承,预示着国家的复兴。整首诗以肃穆的笔触展现出皇帝的一生以及他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辞 其二》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史浩在宋高宗去世后为其撰写的挽辞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中兴时期的末期。
在这一时期,史浩因政治才干出众,深受宋高宗的器重,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并被封为魏国公。然而,由于他与当时的权臣秦桧不合,导致多次被贬谪外放。尽管如此,史浩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力主抗金,提倡节俭,关心民生,为南宋的中兴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南宋虽在宋高宗统治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和文化繁荣,但由于对金的妥协政策,国家始终处于战乱和屈辱之中。在此背景下,史浩通过这首挽辞表达了对宋高宗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尊严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