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真定怀古

标题包含
真定怀古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暮烟平。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暮烟平。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译文:桑麻绿意盎然,覆盖着整座古城,万家灯火与悠扬的丝竹之声交相辉映。在恒山的北边可见云雾缭绕,滹水的西边传来阵阵雁鸣。主父皇城的故地,如今已是秋天的草原一片;尉陀将军的荒坟,夜暮时分弥漫着薄薄的烟雾。开元寺下的青苔石板,至今仍留有往日的名字。
去完善
释义
1. 真定:今河北正定,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城市,曾为赵州治所。 2. 桑麻:指种植桑树的农田,这里用“绿荫城”来形容其繁荣景象。 3. 恒山:即北岳恒山,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境内。此处用来代指北方的山脉。 4. 滹水:即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流入渤海。 5. 主父:西汉初年诸侯王赵武灵王的尊号,此处指赵武灵王的宫殿遗址。 6. 尉陀:汉代南越国国王赵佗的谥号,此处指他的陵墓。 7. 开元寺:位于真定城内的一座著名古刹,建于唐玄宗时期。 8. 青苔石:开元寺内的一块石头,因年代久远布满青苔,成为古迹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古城真定的美丽景色和悠久历史的诗篇。诗的开头,诗人以“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来形容真定的繁荣景象。这里的桑麻、灯火、管弦等元素,既展示了古城的生机与活力,又流露出诗人对繁华景象的喜爱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风光,进一步展现了真定的地域特色。“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这两句描绘了恒山、滹水的壮丽景色,同时也传达出秋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和谐。 然后,诗人通过“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暮烟平”两句,回顾了真定悠久的历史。主父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国君,他的故宫如今已经荒废,成为了秋天的草场;而尉陀则是西汉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他的坟墓早已被时光侵蚀,只剩下黄昏时的烟雾。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也传达了诗人对古人功业的敬仰之情。 最后,诗人以“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真定的历史底蕴。开元寺是唐代的一座著名寺庙,其下的青苔石上还刻有当时的名字。这一笔,既是对古迹的赞美,也是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真定怀古》是元代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真定(今河北正定)的历史遗迹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先,我们来看诗词的创作时间。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元朝的衰落和明朝的兴起使得社会秩序和经济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陈孚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和历史变迁。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陈孚作为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然而,他在个人生活中却遭遇了诸多磨难。在元末战乱时期,他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这使得他对故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后,我们来了解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元朝末年,由于统治者的腐败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反抗。在这个背景下,陈孚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此外,他还通过描绘真定的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