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洞庭秋月

标题包含
洞庭秋月
平湖万里宽,秋月一天白。 隠隠岳阳楼,有人自横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宽阔无边的湖面平静如镜,映出中秋明月皎洁如昼。湖中央那隐约可见的岳阳楼上,有人悠然吹起了横笛。
去完善
释义
1. 洞庭:指中国湖南省的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2. 秋月:秋天的月亮。 3.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的著名古建筑,始建于唐代。 4. 横笛:一种竖吹的木管乐器。
去完善
赏析
《洞庭秋月》是南宋诗人赵蕃的一首描绘洞庭湖秋夜景象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简洁明快的笔触,通过对湖水、明月和岳阳楼的描述,展现了洞庭湖秋夜的壮丽景色。同时,通过“有人自横笛”这一句,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悠扬的笛声,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总的来说,这首诗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洞庭湖秋夜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庭秋月》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描绘洞庭湖秋夜月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67年前后,即北宋时期。此时,赵蕃正值中年,担任九江太守一职,政治生涯较为顺利。他热爱自然,常常在闲暇时游览名山大川,抒发胸臆。洞庭湖位于湖南岳阳,湖水浩渺,景色壮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吟咏。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赵蕃作为当时的士人阶层,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局,同时也对文学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洞庭秋月》正是他在这一时期游历洞庭湖时创作的诗歌之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