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 其四

标题包含
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 其四
菊以黄为正,纷纷祇皂舆。 待寒缘耿介,纵老不凋疏。 秋净花如染,时迁水走渠。 惟留五字句,能不愧应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菊花以黄色为主,盛开在秋天的原野上。 它们不畏寒冷,即使老去也不会凋零。 秋高气爽,花朵如同被染色一般鲜艳,随着时间推移,流水带走落花。 只留下那五字诗句,让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菊以黄为正":这里的"黄"指的是黄色的菊花,被认为是最正宗的颜色。 2. "纷纷祇皂舆":"祇"是"只"的意思,"皂舆"指代黑色车辆,这里用来形容菊花颜色的多样性。 3. "待寒缘耿介":"待寒"表示等待寒冷的秋天到来,"耿介"在此形容菊花的品质坚定正直。 4. "纵老不凋疏":"纵老"表示即使菊花老了,也不会凋谢或者稀疏。 5. "秋净花如染":"秋净"指秋天的清爽洁净,"花如染"形容菊花颜色艳丽如同染色。 6. "时迁水走渠":"时迁"指时间流逝,"水走渠"描述水流经过渠道的情景,这里用来比喻菊花盛开的时间变化。 7. "惟留五字句":这是诗人自己的诗句,意思是只有这五句诗能够表达出对菊花的赞美之情。 8. "能不愧应徐":"愧应徐"指的是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的谦虚态度,认为自己不能完全表达出对菊花的赞美,所以用"能不"来表示谦逊。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咏菊花,寓意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品格修养。首先,“菊以黄为正”点明菊花特点,代表了作者对于事物的认可和追求正统的观念。接着用“纷纷祇皂舆”描绘了众多品种的菊花,表达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和对不同风格的尊重。第三联中,“待寒缘耿介,纵老不凋疏”表现了菊花在寒冷季节依然坚持绽放的品质,象征了作者坚韧不屈的精神。尾联则传达出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不懈追求,展现出其执着的文学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 其四》是南宋著名文人朱翌在重阳节时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未能欣赏到菊花而引发的感慨。朱翌生活在南宋初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频仍、政权更迭的动荡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朱翌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是北宋末年进士,但后因金兵入侵,被迫流亡南方。在南渡后的日子里,他积极参与抗金斗争,历任多种职务,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许多努力。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他在后半生遭遇了一系列的贬谪和打击。 在朱翌生活的时代,宋朝正处于南北分裂的状态,北方被金朝占领,南宋则偏安江南一隅。这一时期的文人大多忧国忧民,关注国家兴亡,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往往带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朱翌作为这一时代的文人代表,他的诗歌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这首《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 其四》中,他以未能欣赏到菊花为由,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